庆帝又问道:“可还有别的?”
李彻摇了摇头:“这些就够了。”
他本打算再管庆帝要些人口,但奉国刚刚占据契丹,自己的粮食都不太够用了,短时间内养不起更多的人。
“朕晓得了。”庆帝微微颔首,看向一旁的李霖。
“朕回京之后,这北方边疆之地就交给你们两兄弟了。朕不管你们如何折腾,唯有一件事要记住,朕要一个强大、安稳的边疆。”
李彻和李霖齐声道:“儿臣领命!”
。。。。。。
回到朝阳城后,庆帝在城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便启程回京。
李霖虽有不舍,但也只能护送着庆帝去山海关。
出发之前,庆帝携带走了大量图纸和书本,其中囊括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民生、工业技术。
除了火药、冶炼的核心技术外,李彻几乎毫无隐藏,全部交给了庆帝。
相信大庆得到了这些技术,很快便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大庆和奉国不同,奉国是从零到一,而大庆已经有了完整的行政机制,以庆帝的威望想要推广这些东西并不困难。
他要做的事情需要放眼全世界,科学想要发展,就不能在思想上落后。
无论是大航海,还是科技革命,都需要强大的国力、民力支持。
光有关外之地难以支撑,必须调动全国之力,方有成功的机会。
庆帝走后第二天,李彻通过内阁决议后,在朝阳城府衙召见了越云、吉泰罕。
两人在府衙和李彻商议了一上午,随后拿着军令兴冲冲地往军营而去。
李彻命两人从各军当中挑选精锐,再加上索伦三部的勇士,凑齐了八千精骑。
这把八千人皆是弓马娴熟的百战之士,修整集训半个月后,便开拔往草原而去。
李彻没给越云他们配备火枪,只带了手雷,因为这个时候草原降雨较多,没有后勤支持的火枪并不比原始的弓箭好用。
八千人没有辅兵,全是战兵,每个人都武装到牙齿,战斗力拉满。
他们将从上京城出发,直捣草原诸部的腹地,搅个天翻地覆,直至草原各族闻风丧胆,谈奉军色变为止。
越云出发后的第三天,一支车队缓缓到了朝阳城脚下。
车队的人不多,并没引起太大注意,但李彻却是亲自去城门迎接。
只因车队中有一个人,对奉国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战略极为重要。
此人正是养伤归来的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