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文华殿上论古今(1 / 2)

苏明远穿着藏青色圆领袍,腰间系着蹀躞带,站在汉白玉栏杆前。手中的《贞观政要》被秋风翻开,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沙沙作响,与远处太和殿的铜铃声相映成趣。节目组的摄像机在廊柱间穿梭,镜头里的他忽而低首沉思,忽而望向天际,像极了从古籍中走出的魏征。

“苏老师,” 导演举着对讲机走近,“等下您扮演魏征,和‘唐太宗’对戏时,记得强调‘偶像要自律’的主题......”

“导演可知,” 苏明远合上典籍,指尖抚过 “魏征” 二字,“魏征进谏,从不是为‘扮演’忠臣,而是以‘载舟覆舟’之理叩击君心。在下若‘扮演’,便失了‘诚’字。” 他忽然轻笑,“再说,在下这圆领袍是明代改良款,让‘唐代魏征’穿,已是‘穿越’,若再‘表演’,怕是要被史书笑话。”

录制现场的文华殿内,“唐太宗” 演员身着赭黄袍,端坐在龙椅上,鎏金香炉飘出淡淡柏香。苏明远手持《谏太宗十思疏》副本,忽然意识到手中的宣纸比唐代麻纸光滑许多,不禁莞尔 —— 这穿越千年的对话,终究要落在现代的纸页上。

“魏征,”“唐太宗” 抬手示意,“朕闻现代有‘偶像’一说,可比肩‘贤臣’?”

苏明远向前半步,腰间的蹀躞带轻晃,挂着的算袋里露出半截便签纸:“魏征不敢比‘偶像’,却敢说‘偶像’当如‘明镜’。” 他展开《十思疏》,声音陡然清亮,“‘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句何止是谏言帝王?今日之公众人物,岂不当‘思知足以自戒’?”

台下的青年观众发出轻呼,有人低头在手机上打字。苏明远注意到前排有个穿汉服的姑娘,腰间挂着他设计的 “獬豸算袋”,忽然福至心灵:“诸君看这算袋,” 他轻拍腰间,“古人装的是笔墨,今人容的是电子设备 —— 形制虽变,‘载物’之心不变。偶像之‘心’,亦当如算袋,容得下才华,装得了责任。”

导演组临时调整方案,将场景移至文华殿前的古柏下。阳光穿过枝叶,在苏明远的圆领袍上织出斑驳光影,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小剧场表演时,台下观众的目光也曾如此灼热。

“苏老师,” 戴眼镜的青年观众举手提问,“您觉得古代士大夫精神与现代偶像的‘人设’冲突吗?”

“士大夫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偶像需‘修德立业益世安民’——” 苏明远折下一片松针,在掌心揉碎,“古人‘修身’靠典籍,今人‘修德’借平台,本质无异。” 他忽然指着远处的故宫文创店,“就像那‘獬豸算袋’,装的是古今共通的‘正’气。”

另一个穿潮牌的男生起哄:“那您觉得陈浩然算不算‘现代魏征’?他总跟您唱反调!”

全场哄笑,苏明远却正色道:“魏征与唐太宗,非‘唱反调’,乃‘和而不同’。陈公子前日在直播里背《三字经》,虽是‘跨界’,却让孩童对典籍生了兴趣 —— 此等‘不同’,恰是文化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