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苔痕上阶绿(1 / 2)

苏明远推开练习室的窗户,见青苔已悄悄爬上石阶,宛如一幅淡青色的水墨画。他想起庆朝老家的庭院,每逢雨后,青石板上也会生出这样的苔痕,父亲总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乃文人雅趣。”

手机在桌上震动,小吴发来一条“苏哥,知乎上有人问‘古人能当偶像吗’,热榜第一!”

屏幕上,一篇题为《苏明远现象:当古代状元走进娱乐圈,是文化复兴还是商业噱头?》的帖子赫然在目。评论区里,有人说:“穿汉服作揖都是作秀,现在的娱乐圈为了流量什么都敢编。” 也有人反驳:“就算是作秀,能让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也是好的。”

训练生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问:“苏哥,你真的是古代状元穿越过来的吗?” 苏明远笑笑,没有回答,只是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道弯弯的月牙。

李芳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策划案:“知乎那边邀请你作答,这是团队拟的公关稿,重点强调‘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合’。”

苏明远接过稿纸,扫了一眼,摇摇头:“在下不善言辞,更不惯说场面话。若要作答,还是讲个故事吧。”

李芳皱眉:“讲故事?现在是公关危机,你还想着诗情画意?”

苏明远望向窗外的青苔,忽然想起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昔年张骞通西域,将中原丝绸带往大漠,也带回胡琴琵琶。文化本就是流动的长河,在下不过是做了一回摆渡人。”

李芳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行,就按你说的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答砸了,你可得去给粉丝跪搓衣板。”

知乎直播设在练习室的矮几前,镜头前摆着苏明远常用的古琴和竹简。灯光下,他身着一袭素色汉服,广袖上绣着细密的云雷纹,腰间系着一块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古玉。

“诸位看官,” 苏明远开口了,声音清越如琴音,“近日见网上有人议论,问‘古人能否当偶像’。在下不才,不敢妄言偶像之道,却想起一段旧事。”

他拿起一支毛笔,在宣纸上缓缓勾勒出一条蜿蜒的丝路:“两千年前,博望侯张骞持节出使西域,行囊里装着中原的丝绸、茶叶和漆器,回程时,却带回了葡萄、苜蓿和胡琴。那时的长安街头,常有胡人弹奏着琵琶,汉人则穿着胡服骑马射箭。文化如同春日的风,从来不会被高墙阻隔。”

弹幕里有人问:“这和你当偶像有什么关系?”

苏明远笑笑,将毛笔浸入砚台:“在下穿汉服、诵古诗,不过是想让大家看看,千年前的月光,至今仍照在琴弦上。就像这墨汁,看似是固态的块儿,遇水便能化开,在宣纸上流淌出万千姿态。”

他忽然起身,走到窗边,指着石阶上的青苔:“诸位看这青苔,生在现代的水泥地上,却依然保持着古代的模样。它没有因为身处高楼大厦间就改变自己,反而用一抹绿意,为钢筋森林添了几分诗意。在下不才,愿做这现代社会里的一抹青苔,就算只能照亮一隅,也算是不负初心。”

直播间里忽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鸟鸣声清晰可闻。苏明远回到桌前,轻抚古琴:“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下的‘本’,便是这流传千年的文化。至于能否成为偶像,全在诸位看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