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片场忙碌的礼仪指导工作,苏明远和李芳一同回到工作室。刚一坐下,李芳就像突然想起什么大事一般,“噌” 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快步走到苏明远面前,双手叉腰,表情严肃又认真,活脱脱一副要传授什么绝世秘籍的模样。
“明远,今天可得好好给你补补现代娱乐圈的术语,这在圈里可太重要啦!你得记住,那些喜欢你、支持你的人,叫‘粉丝’,可不能再叫‘庶民’,也别喊‘看官’啦。” 李芳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空中用力点了点,试图让苏明远加深印象。
苏明远一听,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 “粉丝” 一词听起来如此陌生,哪有 “看官” 来得亲切自然?他眉头微微一皱,眼神里透着一丝疑惑和不解,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房间里不紧不慢地踱步。他一边走,一边微微摇头,反驳道:“李姑娘,我倒觉得看官一词甚好。你想啊,在古代,那些去茶楼听书的人,大家都称他们为看官。如今粉丝们来看我演出,欣赏我诵诗写画,这和古代看官听书,本质上并无二致啊。”
说到这儿,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李芳,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心里想着:李姑娘这么聪明,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李芳一听,急得直跺脚,眼睛瞪得老大,双手在空中挥舞着,抓狂地说道:“可现代人听不懂啊!你是不知道,上次你在直播里说‘感谢诸位看官’,那弹幕都快炸了,全在问‘这人是不是穿越了’。”
她一边说,一边夸张地模仿着网友们发弹幕时惊讶的表情,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张得大大的,试图让苏明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苏明远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觉得现代人实在是太拘泥于这些称谓了。语言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工具,称呼变了,难道情谊也会变吗?他再次迈开步子,走到窗边,微微仰头,望着窗外的天空,像是在寻找更有力的论据。片刻后,他转过身来,一脸坚定地看着李芳,向前走了两步,说道:“语言虽变,情谊不变。在下称粉丝为看官,正是为了彰显君子之交。他们愿意花时间来看我表演,我视他们为知音。‘粉丝’这词,在我看来,实在无甚深意,怎能表达我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呢?” 他微微抬起下巴,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和倔强,心里暗暗发誓:我绝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让李姑娘明白我的心意。
李芳还想再劝,可看着苏明远那坚定的眼神,知道一时半会儿也说服不了他,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摆了摆手说道:“行吧行吧,你呀,真是个老顽固。不过,你下次直播可别再这么说了,不然又得引起一堆麻烦。”
然而,苏明远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第二天直播的时候,他压根没把李芳的话放在心上,心里想着:我倒要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不喜欢 “看官” 这个称呼。一开场,他就对着镜头拱手作揖,身体前倾,眼神真诚地笑着说道:“今日为诸位看官带来《赤壁赋》书法演示,愿与诸君共赏江风明月……” 那声音温润如玉,带着独特的古韵,瞬间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果不其然,弹幕像雪花般疯狂滚动起来:
“啊啊啊他又说看官!好有代入感!感觉自己一下子穿越到古代的茶楼了!”
“这也太绝了吧!突然觉得自己穿越成古代文人,正坐在茶楼里听先生讲学呢!”
“建议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 活的古代书生!这‘看官’称呼太有味道啦!”
此时的李芳正在工作室里紧盯着后台数据,看到 “看官” 话题热度飙升,居然登上了热搜,她惊讶得嘴巴都快合不拢了,手里的文件 “啪” 的一声掉在地上。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搓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没想到,真没想到啊!这‘看官’居然火了!” 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猛地一拍手,眼睛放光,大声说道:“有了!就把‘看官文化’打造成苏明远的专属标签,以后就让他这么说,既保留古风,又有记忆点,简直完美!”
从那以后,“看官” 就成了苏明远与粉丝互动的专属称谓。每次给粉丝写回信,他都会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研墨、铺纸,心里满是对粉丝们的感激。他工工整整地写上 “某某看官台鉴”,写完后还会仔细端详一番,心里想着:希望这封信能让看官们感受到我的诚意。在签售会上,他更是坚持给每位粉丝行揖礼,微微弯腰,双手交叠,恭敬地说道:“谢看官谬赞,在下当勤勉精进。” 这独特的礼仪和称呼,让粉丝们激动不已,纷纷感叹能遇到这么有古风、有诚意的偶像真是太幸运了。
有一次,苏明远受邀参加一档访谈节目。录制现场,灯光璀璨,观众们都满怀期待地看着舞台上的苏明远。主持人笑着问他:“苏先生,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您不用‘粉丝’这个普遍的称呼,而坚持用‘看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