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葛亮率军班师回到蜀国,孟获率领大小洞主、酋长及各部落百姓,罗列而拜,护送蜀军。前军抵达泸水时,正值九月秋天,忽然阴云密布,狂风骤起,军队无法渡河,士兵将情况禀报诸葛亮。诸葛亮于是询问孟获,孟获说:“这条河原本就有猖神作祟,往来的人必须祭祀才能平安渡河。”诸葛亮问:“用什么物品祭祀呢?”孟获回答:“过去国中因猖神作祟,需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及黑牛、白羊祭祀,这样自然会风平浪静,而且连年丰收。”诸葛亮说:“如今战事已经平定,怎么能随便杀害一人呢?”于是亲自到泸水岸边观察,果然看见阴风大作,波涛汹涌,人马都惊恐不已。 诸葛亮心中十分疑惑,就寻找当地人询问情况。当地人告诉他:“自从丞相经过之后,夜夜都能听到水边鬼哭神嚎,从黄昏一直到天亮,哭声不断。瘴气烟雾之中,有无数阴魂野鬼,因此兴风作浪,无人敢渡河。”诸葛亮说:“这是我的罪过啊!此前马岱率领一千多名蜀兵,都战死在水中;再加上杀死的南人,尸体都丢弃在这里。孤魂怨鬼的怨气无法消解,才导致这种情况。我今晚应当亲自前往祭祀。”当地人说:“必须依照旧例,杀四十九颗人头作为祭品,怨鬼才会散去。”诸葛亮说:“本就是因为人死而成了怨鬼,怎么能再杀害活人呢?我自有办法。”
诸葛亮传令伙房宰杀牛马,用面粉做剂子,塑成人头的形状,里面用牛羊等肉代替,取名为“馒头”。当夜在泸水岸上设置香案,摆放祭物,点燃四十九盏灯,扬起招魂幡,将馒头等祭品陈列在地上。三更时分,诸葛亮头戴金冠、身披鹤氅,亲自到场主祭,命令董厥朗读祭文。祭文写道: “大汉建兴三年秋九月一日,武乡侯、领益州牧、丞相诸葛亮,恭敬陈设祭仪,向为国家战事捐躯的蜀中将校及南人亡者的阴魂致祭:我大汉皇帝,威严胜过五霸,圣明可继三王。近来远方异族侵犯边境,以怪异风俗起兵作乱;如同毒蝎扬起尾巴兴妖作怪,又似恶狼心怀贪欲制造祸乱。我奉天子之命,前往荒远之地问罪;大举出动精锐之师,彻底清除蝼蚁般的贼寇;雄军聚集如乌云蔽日,狂寇溃败似冰雪消融;才听到势如破竹的捷报,便呈现猿猴坠崖的败势。但麾下士卒儿郎,全是九州豪杰;官僚将校,皆为四海英雄:他们习武从军,投奔明主,无人不严守军纪,共同施展七擒妙策;都怀着忠君报国的赤诚,秉持效忠君主的志向。怎料你们偶然失算,落入奸计:有的被流箭射中,魂魄永葬黄泉;有的被刀剑所伤,精魄归入长夜。你们生前英勇,死后留名,如今凯歌即将奏响,献俘大典将至。你们的英灵尚且存在,祈祷必定能听见:请跟随我的旌旗,随着我的军队,一同返回中原,各自认归本乡,享受骨肉亲人的祭祀,接受家人的供奉;不要做他乡的孤魂,徒然成为异域的野鬼。我会上奏天子,让你们各家都蒙受皇恩,每年供给衣粮,每月赐予俸禄。以此作为酬报,来安慰你们的心灵。 至于本境的土神,南方的亡鬼,你们享受祭祀已有常例,神灵依托不远;活着的人既敬畏天威,死去的人也当归于王化,希望你们安宁平静,不要再号啕哭泣。姑且表达一片赤诚,恭敬地进行祭祀。呜呼哀哉!希望你们享用祭品!” 读完祭文,诸葛亮放声大哭,极为悲痛,情感打动了三军将士,无人不落泪。孟获等人也都哭泣不止。只见在愁云怨雾之中,隐隐约约有数千鬼魂,都随风散去。于是诸葛亮命令左右将祭品全部投入泸水之中。
第二天,诸葛亮率领大军抵达泸水南岸,只见云开雾散,风平浪静。蜀兵安然渡过泸水,果然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行军到永昌,诸葛亮留下王伉、吕凯镇守四郡;派遣孟获率领部众返回,叮嘱他勤于政务、管理好下属,善待百姓,不要荒废农事。孟获流着泪拜别而去。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返回成都,后主刘禅排开銮驾,出城三十里迎接,下辇站立在道旁,等候诸葛亮。诸葛亮慌忙下车,伏在地上说:“臣未能迅速平定南方,让主上忧虑,这是臣的罪过。”后主扶起诸葛亮,与他同车返回,设置太平筵会,重赏三军。从此,远方邦国前来进贡朝见的有二百多处。诸葛亮奏请后主批准,对为国事牺牲者的家属一一优待抚恤。百姓欢欣喜悦,朝野安定清平。
却说魏主曹丕,在位七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四年。曹丕先前纳甄氏为夫人,甄氏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是当年攻破邺城时所得。后来生下一子,名叫曹睿,字元仲,自幼聪明,但曹丕不太喜爱他。后来曹丕又纳安平广宗人郭永的女儿为贵妃,郭氏容貌很美,她的父亲曾说:“我的女儿是女中之王。”所以号称“女王”。自从曹丕纳她为贵妃后,甄夫人逐渐失宠。郭贵妃想谋夺后位,便与宠臣张韬商议。当时曹丕患病,张韬就谎称在甄夫人宫中挖出桐木偶人,上面写着天子的生辰八字,有诅咒厌胜的事情。曹丕大怒,于是赐死甄夫人,立郭贵妃为皇后。郭皇后没有生育,便收养曹睿为自己的儿子,虽然很喜爱他,但没有立他为继承人。 曹睿十五岁时,弓马娴熟。当年春二月,曹丕带曹睿外出打猎,行至山坞之间,赶出母子两只鹿,曹丕一箭射死母鹿,回头看见小鹿在曹睿马前奔跑。曹丕大声喊道:“我儿为何不射它?”曹睿在马上哭着禀告说:“陛下已经杀了它的母亲,臣怎么忍心再杀它的孩子呢?”曹丕听后,把弓箭扔在地上说:“我儿真是有仁德的君主啊!”于是封曹睿为平原王。 夏五月,曹丕感染寒疾,医治无效,于是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三人进入寝宫。曹丕把曹睿叫到跟前,指着他对曹真等人说:“如今朕病情沉重,恐怕难以康复。这孩子年幼,你们三人要好好辅佐他,不要辜负朕的心意。”三人都禀告说:“陛下何出此言?臣等愿意竭力侍奉陛下,直到千秋万岁。”曹丕说:“今年许昌城门无故崩塌,这是不祥之兆,朕因此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正说着,内侍禀报征东大将军曹休入宫问安。曹丕召他进来,对他说:“你们都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如果能同心辅佐朕的儿子,朕死也能瞑目了!”说完,流泪去世,时年四十岁,在位七年。
于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等人,一面举办丧礼,一面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追谥父亲曹丕为文皇帝,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其余文武官员也各自有封赏。大赦天下。当时雍州、凉州缺少镇守的人,司马懿上表请求去镇守西凉等地,曹睿同意了,于是封司马懿为提督雍、凉等处兵马,司马懿领诏而去。 很快有细作飞速将此事报告到川中,诸葛亮大惊道:“曹丕已死,幼主曹睿即位,其他人都不足为虑,只有司马懿深谋远虑,如今督率雍、凉兵马,倘若训练完成,必定成为蜀汉的大患。不如先起兵讨伐他。”参军马谡说:“如今丞相平定南方归来,军马疲惫,只应休整抚恤,怎能再次远征?我有一计,能让司马懿死在曹睿手中,不知丞相是否同意?”诸葛亮问是什么计策,马谡说:“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但曹睿一向怀疑猜忌他。为何不秘密派人到洛阳、邺郡等地,散布流言,说他想要谋反;再伪造司马懿告示天下的榜文,到处张贴。让曹睿心生怀疑,必定会杀了他。”诸葛亮听从了,立即派人秘密施行此计。
却说邺城城门上,忽然有一天发现张贴了一道告示,守门的人揭下告示,上奏给曹睿。曹睿看那告示,上面写着:“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日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想立陈思王曹植为国家之主;不幸奸邪谗言聚集,使曹植长期不得重用。皇孙曹睿,向来没有德行,却妄自尊大,有负太祖的遗愿。如今我应天顺人,即日兴师,以慰藉万民的期望。告示到日,各人应归附新君。如有不顺从的,当灭九族!先此告知,希望大家知晓。” 曹睿看完,大惊失色,急忙询问群臣。太尉华歆上奏说:“司马懿上表请求镇守雍、凉,正是为了谋反。先前太祖武皇帝曾对臣说:‘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不可赋予兵权,长久必会成为国家大祸。’如今谋反的迹象已经显现,可速速诛杀他。”王朗上奏说:“司马懿深通韬略,擅长用兵,一向有大志;如果不早日除掉,长久必定为祸。”曹睿于是降旨,想要兴兵御驾亲征。忽然班部中闪出大将军曹真上奏说:“不可。文皇帝将孤儿托付给我们几人,是知道司马仲达没有异心。如今事情真假未知,突然用兵,是逼迫他谋反啊。或许是蜀、吴的奸细施行反间之计,让我们君臣自乱,他们却趁机进攻,也未可知。希望陛下明察。”曹睿说:“如果司马懿果真谋反,该怎么办?”曹真说:“如果陛下怀疑,可以效仿汉高祖伪游云梦的计策。陛下御驾亲临安邑,司马懿必然会来迎接;观察他的动静,在车前将他擒获即可。”曹睿听从了,于是命令曹真监国,亲自率领御林军十万,直奔安邑。
司马懿不知缘故,想让天子见识他的威严,于是整顿兵马,率领数万甲士前来迎接。近臣上奏说:“司马懿果然率领十多万兵马前来抗拒,实在是有反心啊。”曹睿慌忙命令曹休先领兵迎击。司马懿见兵马前来,只以为是车驾亲至,伏在道旁迎接。曹休上前说:“仲达受先帝托孤之重,为何要谋反?”司马懿大惊失色,汗流浃背,于是询问原因。曹休详细说明了前面的事。司马懿说:“这是吴、蜀奸细的反间之计,想让我们君臣自相残杀,他们好趁机袭击。我应当亲自去见天子辩解。”于是急忙退兵,到曹睿车前伏地哭泣上奏说:“臣受先帝托孤之重,怎敢有二心?这必定是吴、蜀的奸计。臣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先破蜀,后伐吴,报答先帝和陛下,以表明臣的心迹。”曹睿疑虑未决。华歆上奏说:“不可赋予他兵权,可立即罢免他,让他归田养老。”曹睿依言,将司马懿削职为民,命曹休总督雍、凉军马。曹睿驾回洛阳。
却说细作探知此事,报告到川中。诸葛亮听说后大喜道:“我想伐魏已久,无奈有司马懿总领雍、凉之兵。如今他中计被贬,我还有什么忧虑!”次日,后主早朝,大会官僚,诸葛亮出班,献上《出师表》一道。
表文说: “臣诸葛亮进言: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大臣,丝毫不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来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振奋志士的士气;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有不同。如果有做坏事违反法纪的,和做好事尽忠职守的,都应该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的刑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私情,使宫内和宫外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思想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先咨询他们,然后再施行,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咨询他,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得到合理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帝、灵帝的做法感到叹息和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