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河南爆发,大面积蝗灾。(1 / 2)

宣府总督张晓,羞愧自杀。很快就被宣府镇锦衣卫所,快马加鞭传到了北京城。

说的难听一点,张晓这叫做畏罪自杀。

因为,宣府发生了兵变。这件事情,宣府总督张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朝廷追究,朱由检要追究这件事。张晓最起码,肯定是要贬官撤职!

“哼!宣府总督张晓,上吊自杀了。”朱由检缓缓开口,表情严肃。看着眼前是孙传庭和崔呈秀。

兵部尚书崔呈秀,大吃一惊:“什么?宣府总督张晓,上吊自杀!”

孙传庭表情严肃,双手举起手里的汉白玉芴扳:“陛下。臣觉得,这是畏罪自杀。应该严查。”

朱由检坐在软塌之上,双腿盘坐。右手有节奏敲击案桌:“宣府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不仅仅是九边重镇。”

孙传庭点了点头,分析道:“陛下。宣府,东起居庸关,西至大同平远堡,辖长城510里。”

“宣府的额定兵员,是人。但是,居然有多少人是空饷的。有多少老弱?”

孙传庭表情凝重:“恐怕,只有上吊自杀的宣府总督张晓,他才知道。”

“宣府的边堡有64座,包括张家口.独石口这两座关隘。”

朱由检听到张家口这个地名,顿时打了一个激灵:“传庭。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晋商走私主要通过张家口。往北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然后,在通过科尔沁部,运送到后金的盛京(沈阳)”

朱由检对于八大晋商走私通道,就是从张家口,这个地方。

兵部尚书崔呈秀,表情严肃凝重:“陛下。这样的话,必须要派一位文武全才的大将。前往宣府,担任宣府总督。封锁张家口。”

孙传庭向前一步,表情严肃:“陛下。臣,愿往。”

“不行,传庭你去不合适。”

朱由检抬起右手,制止孙传庭。他不希望孙传庭,离开北京城。

“这样吧,等满桂入京之后。在擢封满桂,宣府总督,查封张家口。”朱由检表情严肃,沉声道。

满桂现在是内阁辅臣,兵部右侍郎。

刚刚打赢了一场守城战,科尔沁部战死四千余人。算得上一场大同大捷。

这场战斗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可以提振,大明文武百官的信心。

孙传庭想了想,微微点头。没有反对:“臣,附议。”

“崔呈秀,朕命你。现在立刻前往宣府。”

朱由检面色严厉,死死盯着崔呈秀:“给朕彻查,宣府的兵员。有多少人吃空饷!有多少人是老弱?有多少人是农户浑水摸鱼?”

“你要是这点小事,都查不出来。你这个兵部尚书,就不要干了。”朱由检缓缓开口,下了死命令。

“到时候,西厂和锦衣卫。对你进行联合调查。”

崔呈秀倒吸一口凉气,连忙下跪匍匐在地,大声保证:“臣!愿意立军令状,此去宣府。一定彻查兵员?”

朱由检冷哼一声,敲打起来:“崔呈秀。你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干了什么事情?你做的龌龊事情,朕一清二楚。”

“东厂和锦衣卫,想要调查一名官员。那是轻轻松松。”

崔呈秀此时此刻抖如筛糠,汗如雨下。喉结上下蠕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做的十分隐秘,东厂和锦衣卫,怎么会知道?

难道说,我的府邸中有内应?

朱由检面无表情,淡淡道:“现在就出发,你作为兵部尚书。有这么权利。”

“是,陛下。臣,这就出发。”崔呈秀缓缓站起身,倒退着缓缓走出去。

过了一会,孙传庭犹豫再三,好奇的看着朱由检:“陛下。崔尚书...他究竟做了什么,人神共愤之事?”

“贪污,中饱私囊。还有...”朱由检陷入了迟疑。

“还有和扬州盐商勾结,倒卖盐引。崔呈秀命令户部盐颗司,给专门的盐商,签发盐引。”

朱由检语不惊人死不休:“崔呈秀每做成一次,就能分到20万两黄金。”

这个消息,不仅仅是锦衣卫查到。还是杨涟的女儿,专门找机会。趁着崔呈秀上朝,就去锦衣卫衙门,汇报这些信息。

不得不说,真是很讽刺。

当初,就是崔呈秀亲手,砍了杨涟的脑袋。还把杨涟的女儿.妻子,收入后院。自己享用。

杨涟的女儿,为了报杀父之仇。这才忍辱负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盐引制度。这也是朱元璋搞出来的。

每引=400斤(大引)或者200斤(小引)。

盐引还有有效期,也就是一年。过期作废。

户部盐颗司,签发盐引,卖给盐商。

盐商到指定盐场支盐,划定行盐区销售。最后缴回残引。

换句话来说,盐商想要销售盐巴,就必须要有盐引。

但是,盐场没有这么多盐,那怎么办呢?

盐商就会把盐,运送到黑市上去卖,溢价最少50%,狠狠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