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二年

四月的暮春时节,泗水河畔杨柳依依,嫩绿的枝条在暖风中轻轻摇曳。曹璟率领八千精锐大军赴任合肥,整齐的马蹄声踏过新绿的草地,扬起阵阵细碎的尘土。阳光透过薄云洒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折射出点点银光。

行至泗水河畔时,忽闻一阵清朗的歌声随风飘来。那声音如清泉般透彻,在春日里格外悦耳:

\"五车学富冠群英,腹里深藏百万兵。慧眼识珠扶魏武,安邦治国比陈平......\"

曹璟勒住马缰,抬手示意大军停下。他侧耳倾听,心中暗自诧异:这歌声中气十足,词句又如此不凡,不知是何人所唱?他循声望去,只见河岸边一个白衣少年正临水垂钓。那少年约莫十七八岁年纪,一袭素白长衫随风轻扬,眉目清秀如画,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更引人注目的是,少年手中的钓竿竟是用直钩垂钓。银色的钓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却连鱼饵都没有挂。曹璟不禁莞尔,心想:这倒是有趣。他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亲兵,大步走向河边。

\"士季这是在效仿姜太公钓鱼吗?\"曹璟朗声笑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

那少年闻言转身,见是曹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立即放下钓竿,整了整衣衫,深施一礼:\"子玉兄,别来无恙。\"

原来此人正是钟会,字士季。曹璟快步上前扶起他,细细打量这位三年未见的故友。只见钟会眉宇间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但眼中那份锐气与智慧丝毫未减。他的皮肤比记忆中更加白皙,想必是常年埋头苦读所致;身量也长高了不少,几乎与曹璟齐平。

\"士季,三年不见,你倒是越发有隐士风范了。\"曹璟拍着钟会的肩膀笑道,\"只是你这直钩垂钓,是在等哪位明主上钩啊?\"

钟会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子玉兄说笑了。我不过是闲来无事,学古人雅兴罢了。\"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曹璟身后的大军,\"倒是子玉兄,此番率军赴任,想必是要大展宏图了?\"

泗水河畔,杨柳依依。曹璟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面容,一时间百感交集。他上前两步,紧紧握住钟会的肩膀,声音微微发颤:\"士季啊士季,洛阳一别,已是三载春秋。今日重逢,莫非天意?\"

钟会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整了整衣冠,郑重其事地行了一礼。春日的阳光洒在他清俊的面容上,映得那双明亮的眼睛格外有神:\"正是效仿姜尚,在此等候明主。\"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曹璟,\"如今风云变幻,天下动荡,我欲辅佐子玉成就霸业。\"说着又是一拜,\"子玉就是我选定的圣王。\"

曹璟闻言,心头猛地一热。他恍惚间又回到了洛阳城中的那些日子,那时他们在廷尉府的地牢里促膝长谈,从经史子集说到天下大势。记得有一次钟会喝醉了,拍着他的肩膀说:\"待我学成之日,定要寻一明主辅佐。\"当时只当是醉话,没想到今日竟成真了。

\"好!好!\"曹璟激动地一把抓住钟会的手,力道大得让钟会都微微皱眉。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松开手,却又忍不住在钟会肩上重重拍了两下,\"士季来了,我的奉孝不就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