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韧性蓝图:暴雨中的科学宣言(1 / 2)

气候边缘 寒箫冷月 1208 字 5天前

新海市特大暴雨过后,市政厅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窗外,雨后的天空依旧阴沉,仿佛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会议室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复盘这场灾难带来的教训。

李墨飞坐在会议室的角落,目光落在手中的笔记本上。他的思绪却早已飘远,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暴雨肆虐时的场景——街道被淹没,车辆漂浮,人们惊慌失措地逃向高处。大宫之类,不少宫殿惨遭损毁,众多国宝级文物被洪水吞噬……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灾难面前,人类的努力似乎总是显得那么渺小。

轮到科学家发言时,李墨飞站了起来,走到市政厅的讲台旁,手中握着遥控器,目光扫过台下的众人。

市政厅的智能玻璃幕墙在暴雨冲刷下泛起涟漪状的数据流。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的手指在空气中划出三道全息轨迹,会议圆桌中央突然升起新海市的量子沙盘。这座微缩城市的每块砖石都在同步现实世界的应力数据,当他的指尖触碰大宫区时,整片古建筑群突然透明化,暴露出深埋地下的量子监测网络——那些形似《营造法式》榫卯结构的纳米传感器,正在向云端传输永乐十九年的防潮数据。

他轻轻按下按钮,投影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他亲自制作的专题片——《灾难下的呼吁》。

“这不是灾后记录片,”李墨飞的声音带着次声波共振器的低频震颤,“而是气候危机写给文明的战书。”

……

专题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座被洪水淹没的公园,孩子们曾经在这里嬉戏玩耍,如今却只剩下一片汪洋。他轻点手腕,空气中突然凝结出暴雨的分子级重演:每一滴雨水都标注着ph值、微塑料含量和量子纠缠系数。当画面推进到大宫正殿时,参会者们惊恐地发现,那些看似偶然的瓦片剥落,竟与2048年台风云图形成分形几何的致命对称。

李墨飞关掉投影,目光扫过台下的每一个人,语气坚定而有力:“各位,这场灾难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如果我们继续忽视气候危机,未来的灾难将更加频繁、更加严重。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重新规划我们的城市,提升其抗灾能力,建设‘韧性城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合国气候特使李薇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她的AR眼镜突然投射出蔚蓝光晕,她的虹膜生物锁正在解密一份跨时空档案,她说:“各位看到的铜绿并非氧化产物——”纳米显微镜影像中,青铜鼎的锈层突然裂变为无数蠕动的代码,“——这是《考工记》失传的防腐算法,正在与21世纪的酸雨谈判。”全息沙盘应声剧变,大宫地基深处浮现出两套并行的排水系统:明代工匠用陶管构建的八卦阵,正与量子计算机生成的超流体网络争夺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