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叫苦不迭,但进步神速,眼神里渐渐有了股子狠劲。
李墨涵也没闲着。
他被林好任命为“政委”——虽然没人懂这是啥玩意儿,但听着就很高大上。
他每天扯着嗓子给新兵们“上课”,内容从“为什么要打小鬼子”到“黑风寨的光荣传统”,再到“林大帅的英明神武”,唾沫横飞,引经据典(虽然经常用错)。
效果嘛……有的新兵听得热血沸腾,觉得跟着林大帅有奔头;有的则昏昏欲睡,只盼着早点开饭。
整编和训练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山寨的秩序肉眼可见地好转,但新的危机也悄然逼近。
“大帅,粮食不多了。”负责后勤的老伙夫愁眉苦脸地找到林好,“这么多人张嘴吃饭,那‘神薯’堆看着大,可也经不住这么造啊!再不想办法,最多再撑十天半个月!”
林好心里咯噔一下。
人一多,粮食消耗果然是几何级数增长。
“命令生产队,再开垦荒地!所有能种的地方都给老子种上!”林好咬牙道,“另外,派人出去,带上咱们缴获的那些玩意儿,去周边的村子,还有……青龙寨那边,高价收粮,种子!用物资换也行!”
然而,派去青龙寨的人很快就回来了,脸色难看。
“大帅,那独眼龙张彪,忒不是东西!知道咱们缺粮,把粮价抬高了三倍!还说……还说要咱们拿新缴获的洋枪去换!”
李墨涵在旁边听了,冷哼一声:“哼,趁火打劫,鼠目寸光之辈!待我修书一封,与他理论一番!”
他提笔写了一封信,措辞半文半白,软硬兼施,大意是说唇亡齿寒,今日你抬价,明日东岛军打来,谁也跑不了,劝他好自为之。
信送去后,青龙寨那边没再提武器的事,但粮价依旧咬得很死。
粮食问题,成了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就在林好为此焦头烂额之际,陈博文教授找了过来。
这位生物学家经过最初的震惊和愤怒后,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了实验室的工作中,甚至连穿着打扮都开始入乡随俗,只是那股子书卷气依然明显。
“林先生,”陈博文推了推临时用细铁丝固定的眼镜,“我观察了一下士兵们的伙食,光吃‘神薯’,营养太单一了。长期下去,体力会跟不上,还容易生病。”
“那咋办?”林好头大道。
“可以鼓励大家多采集野菜,组织人手打猎。另外,我建议多种植一些豆类,可以补充蛋白质。”陈博文顿了顿,又道,“而且,‘神薯’的吃法也可以多样化。比如磨成粉,做成粉条、面疙瘩,或者……尝试发酵,看看能不能酿出点什么有用的东西。”
林好的眼睛亮了亮,酿酒?这倒是个思路,酒精可是好东西!
“好!陈教授,这事儿就交给你研究!需要什么,跟我说!”
山寨在一片繁忙和潜在的危机中运转着。
大部分人都被整编、训练、生产和粮食问题吸引了注意力。
但冷雨那双锐利的眼睛,却从未放松警惕。
她来到林好身边,低声道:“大帅,新来的人里面,有几个不对劲。他们对山寨的岗哨布置、武器库和实验室的位置,似乎格外关心。”
她的监控名单上,又多了几个名字。
林好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粮食危机迫在眉睫,内部似乎也不太平。
而谁也不知道,奉京的东岛军司令部里,针对黑风寨的、更疯狂的报复计划,已经制定完毕,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