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诛仙剑收万魔息 典籍流芳护世心(1 / 2)

定场诗:金銮殿外战云稠,诛仙剑出鬼神愁。万魔乱舞迷三界,一典高悬护九州。截教邪谋终作土,修罗毒计总成浮。民心自有回天力,留得青编万古讴。

第一折 魔潮再涌:碧游宫前战鼓催

且说永乐二十二年秋,距朱棣梦破焚书劫不过月余,北海上空忽现青紫色妖云,截教碧游宫前的 “万仙来朝幡” 竟逆向而舞,幡角处缠着修罗族 “血河焚世旗”,旗上 “灭尽人间道统” 六字滴着黑血。通天教主抚须长叹:“金鳌魔主与修罗圣女孤注一掷,欲以诛仙剑阵绞杀人间护世纹脉。” 言罢挥袖,碧游宫地底的诛仙剑阵残图竟自行流转,与幽冥鬼域的 “九幽屠世阵” 遥相呼应。

应天府内,朱棣批阅奏章时忽觉头晕目眩,案头《永乐大典》副本骤然发烫,页间 “护世文宗” 四字金光大盛。道衍和尚的弟子法深和尚匆匆入宫,手持贝叶经禀道:“陛下,截教与修罗族联合,正以诛仙剑阵撕扯天下护世阵纹,文渊阁的护漕砖、聚贤刻坊的匠作纹、渔村的青蜈网皆在震颤!”

话音未落,宫外传来巨响,奉天殿檐角铜铃齐鸣,铃上三教金句竟被妖风撕成碎片。朱棣手按郑辰所献的直言笏板,板上 “从谏如流” 四字突然渗出鲜血 —— 这是护世阵纹告急的征兆。

第二折 剑影遮天:四海水府起波澜

北海之底,金鳌魔主与修罗圣女立于诛仙剑阵中央,手中分别握着半截诛仙剑与 “血河断世剑”,双剑相击,竟将海水劈成两半,露出海底沉埋的截教 “地烈阵” 旗角与修罗族 “血河祭坛”。“人间护世阵纹全靠典籍与民心维系,” 魔主冷笑,“今日便教这诛仙剑斩尽天下书,血河咒吞灭万人心!”

咒声一起,东南沿海的渔村突然被鬼雾笼罩,护漕砖纹纷纷崩裂;应天府的文渊阁顶,《永乐大典》副本竟被妖风卷至半空,页间金箔般的纸页开始泛黄碎裂。陈阿公的后人陈老七急挥青蜈扫帚,帚柄小猴印记却只剩微光:“当年先祖靠民心护漕,如今……”

千钧一发之际,西方佛教四大菩萨驾云而至,观音菩萨玉净瓶中甘露洒下,竟在鬼雾中凝成 “诸恶莫作” 的梵文光墙;阐教燃灯道人祭出定海珠,光芒所过之处,诛仙剑阵的裂痕中竟显化出郑和宝船的龙骨虚影 —— 当年宝船融入四海的护世纹脉,此刻正与仙佛之力共鸣。

第三折 典籍化阵:万页金箔凝真魂

道衍和尚的虚影突然在文渊阁显形,伸手按住即将坠地的《永乐大典》:“诸位可还记得,此典每一页都是护世阵眼?” 说罢翻开 “儒林传” 卷,方孝孺血书、郑辰谏言、陈墨翁护经的场景接连浮现,化作金色锁链,缠住诛仙剑的凶光。更妙的是,天下书院的学子们同步诵读经典,声音汇聚成 “护世经幡”,幡面绣着从《尚书》到《大典》的典籍剪影,竟比诛仙剑阵更广阔。

修罗圣女见势,祭起 “血河焚世旗”,旗中血水却被《永乐大典》“水经注” 卷吸收,反在旗面映出 “大禹治水”“郑和下西洋” 的治水图纹。“你们盗走截教阵法、修罗血咒,” 朱棣的虚影踏幡而来,手中笏板刻着新补的 “存史” 二字,“却不知人间护世,早将你们的邪术炼作了典籍的养料!”

此时,聚贤刻坊的林承祖后人持刻刀赶到,刀上小猴印记与大典 “工技” 卷共鸣,刻出 “万工护世阵”;渔村少女们的护世网则与 “地舆” 卷的海图相合,织就 “四海护漕网”。两阵叠加,竟将诛仙剑阵的范围压缩至北海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