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朱元璋贵为皇帝,但他并不过分讲究细嚼慢咽。
朱标身为儿子自然也受他影响,表面上看似温文尔雅,实际上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是大口吃菜喝酒。
朱英看他们这样子,也被带动起来,吃得十分尽兴。
吃饱喝足后,三人靠着二楼临街的栏杆上,懒洋洋地摸着肚子,享受冬日暖阳。
\"英小子。”
朱元璋突然开口。
\"嗯?”
朱英抬起头看他。
\"老朱头你说吧。”
“我想了想,如果你真的要成立皇家海贸,在海上做买卖就去试试,我在后面支持你。”
朱元璋淡淡说道。
朱英听到后一愣,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你这是真话?你可别勉强自己。
我现在钱够花几辈子了,多了反而麻烦,你不必要迁就我。”
“呵呵。”
朱元璋听后轻笑。
\"听你这话我就知道,前几天我的想法没错,你小子果然不是随口一说。”
“既然我说支持你,那就是真心的,没有半点勉强,也不会故意迎合你。”
“那我想问问,既然你不缺钱,为何又想成立皇家海贸呢?”
朱元璋疑惑地问。
朱英看了朱标一眼,两人对视一笑。
\"不然你替我说?”
“算了吧,这种事还是你自己说更好。”
“确实如此。”
朱英点头。
见二人像猜谜一般,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你们俩玩什么花样呢?”
看到朱元璋皱眉的模样,朱英微笑。
略作思考后,开口问道:
“老朱头,我想问一下,就算洪武爷下了不得下海的禁令,你以为就真没人偷偷跟外国商人做海上贸易了吗?”
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答道:
“当然会有,人性如此,海上贸易的利润比陆地行商高出许多,就算官府再怎么严管,也会有人冒风险行事。”
“既然这样,那你觉得洪武爷为什么还要下达这个禁令呢?”
朱英继续追问。
得,考起自己来了?朱元璋心中哭笑不得。
\"道理很简单,人的本性是贪图更多利益的。
如果解除海禁,不谈内陆地区,光是福建、江浙、广东等沿海省份,大部分农民肯定会抛弃耕种,转而从事更为赚钱的海上贸易。”
朱元璋缓缓说道。
朱英听罢点了点头,他的猜测果然没错。
\"从理论上讲,确实会发生这种现象。”
“理论上?你的意思实际上不会这样?”
朱元璋皱眉道。
没等朱英开口,一旁的朱标却先笑了笑接过话:“父亲,您想想,要从事海上贸易所需的财力物力,寻常农户又哪里能负担得起呢?”
“大多数人即便出了海,也不过沦为商船上的苦力或者水手而已,他们能得到多少收入?而且长年漂泊海上,一年也难得与家人见几次面。”
“所以只要务农与出海所获得的利益差距不大,凭借我们汉人重视家庭的传统,估计很少会有人愿意选择后者。”
朱英在旁边听到这话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朱元璋只是瞟了儿子一眼,哼了一声:“你倒是说得轻松,还两者差不多的利益?难道你以为我不知道百姓生活的艰辛吗?就算当苦力、水手都比种地来钱快!”
被父亲训了一通后,朱标顿时显得有些窘迫。
这时朱英站了出来帮着打圆场:“朱皇帝莫非忘了前段时间我提出的摊丁入亩和商税改革方案么?”
此言一出,朱元璋愣住了:“记得,那可是相当关键的事宜,我自然记得。
那你现在提它又是为何意?”
朱英笑道:“这两种办法恰好能帮你解决刚才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