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 这一意象的运用,更是将诗歌的批判指向推向了更深层次。曾经承载着乡村未来希望的教育场所,如今却 “荒荒废废”,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折射出乡村教育资源的流失,更暗示着乡村文化传承的断裂。正如艾略特在《荒原》中描绘的精神荒芜,树科笔下的乡村也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陷入了文化与精神的双重困境。
三、叙事结构的循环与递进:情感表达的螺旋上升
诗歌采用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从对现代居所的不满,到对乡村变迁的感慨,再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情感逐渐升华。“讲开至讲,讲嚟讲去”“睇睇,睇睇,大家睇睇” 等重复句式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营造出一种絮语式的倾诉氛围,仿佛诗人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这种叙事结构的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情感的螺旋上升。每一次的叙述都在前文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从个体的居住体验延伸到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思考。诗歌结尾处 “轰轰烈烈嘅‘dS’嚟咗,烈烈轰轰嘅‘马斯克’,嚟?” 看似突兀的表述,实则是对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与技术入侵的隐喻。当资本与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乡村乃至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正是导致 “返唔去嘅屋企” 这一困境的根源所在。
四、文化乡愁的现代性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返唔去嘅屋企》所表达的乡愁,并非简单的对故土的思念,而是一种文化乡愁。在现代性的语境下,乡愁已超越了地理空间的界限,演变为对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追寻与怀恋。诗人笔下的 “屋企” 不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居所,而是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象征。
这种文化乡愁的书写,在当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与消亡的危机,而诗歌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记录与传承的使命。树科通过对 “返唔去嘅屋企” 的书写,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反思,促使读者思考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从诗学的角度来看,《返唔去嘅屋企》的文化乡愁书写,体现了诗歌对现实的介入与批判。它打破了传统乡愁诗的抒情模式,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使乡愁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内涵。这种书写方式,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返唔去嘅屋企》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深刻的意象运用、精妙的叙事结构和深沉的文化乡愁,展现出树科卓越的诗歌创作才华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现代性的浪潮中,这首诗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它不仅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文化传承与精神家园重建的呼唤。当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诗人的乡愁,更是整个时代的文化焦虑与精神困境。而这,或许正是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 —— 以语言的力量,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