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铛又响了,这次是从后堂传来的。老钟扶着门框站在那儿,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老周,你媳妇和娃都在,我闺女呢?\"他身后跟着个穿红棉袄的姑娘,扎着麻花辫,手里捧着碗汤圆:\"爸,我在阳间等您呢。\"
阿满突然扑向墙角的纸人堆,尖牙\"唰\"地长出:\"谁把我的烤串藏这儿了!\"纸人\"咯咯\"笑起来,露出阿满太奶奶的脸:\"小崽子,我给你留了十串,在灶台第三层!\"
孟婆端着汤碗走过来,汤里飘着桂花:\"喝口汤吧,这是用阳间的回忆熬的。\"我喝了一口,喉咙里像漫过春天的溪水,眼前闪过无数画面:七岁那年母亲煮的汤圆,父亲在井边烧纸的背影,老钟为救我和井鬼搏斗的血痕......
\"爸,吃汤圆!\"小夜把枣泥馅的碗递过去,\"妈新调的,甜得很。\"父亲咬了一口,眼泪\"啪嗒\"掉在碗里:\"和你妈当年煮的...一个味儿。\"老钟的闺女也递过碗:\"爸,这是我在阳间学的豆沙馅,您尝尝?\"
窗外突然传来\"吱呀\"一声,门被风吹开了。穿白大褂的小夜从外面进来,手里捧着本 birth certificate:\"哥,驿站的登记册更新了。\"她翻到最后一页,\"周建国,状态:归乡;周老钟,状态:团聚;周小夜,状态:新生......\"
手机突然弹出新订单,地址是\"永远的家\",备注写着:\"给爸爸、妈妈、妹妹、老钟、孟婆、阿满太奶奶......送碗热汤圆,用阳间的团圆当配送费。\"我笑着跨上电动车,小夜坐在后座,怀里抱着那本 birth certificate。
车轮碾过青石板,水洼里倒映着七个身影——我、小夜、母亲、父亲、老钟、孟婆,还有阿满太奶奶。她正站在老槐树下笑,手里捧着碗汤圆。
\"叮铃——\"新铃铛轻响,这次是春风穿过铃铛的声音。我回头看了眼,李阿婆正往阿满碗里加桂花蜜,小夜举着登记册跑向汤圆摊,母亲在灶前揉面,腕子上的银铃和车把上的新铃铛,正随着她的动作,发出同样清越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