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的合同躺在茶几上,像一片金色的落叶。我数了三遍金额后面的零,手指在纸面上留下汗渍。
\"税后八十万...\"我嗓子发干,\"美琪,我们是不是多数了个零?\"
美琪正趴在阳台栏杆上喂鸽子。自从母亲病情好转,她身上那种紧绷感消失了,连喂鸟的动作都变得轻快。一只灰鸽大胆地停在她肩头,啄食她掌心的玉米粒。
\"张教授说这是前期款。\"她头也不回,\"南头项目要分三期完成。\"
我走到她身后,闻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茉莉花香。自从搬出城中村,美琪开始用这种香水,说是母亲年轻时最爱用的牌子。
\"这笔钱...\"我犹豫着开口,\"要不要先还房贷?\"
她突然转身,鸽子扑棱棱飞走:\"不,先给妈换家疗养院。\"
我愣住了。青山疗养院已经是深圳顶配,每月3万的费用像座小山压在我们肩上。
\"昨天我去看她,\"美琪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合同边缘,\"发现她在偷偷记笔记...是关于岭南建筑修复的。\"
阳光穿过她耳边的碎发,在合同上投下细碎的阴影。我突然明白过来——老太太的病根从来不是身体,而是那个未完成的项目。
门铃响起时,我们正在为南头项目争论。美琪坚持要保留祠堂的砖雕,我认为结构不安全必须拆除。
\"您好,顺丰同城急送。\"
快递员递来个扁平的木匣子,落款是\"伦敦·索菲亚\"。美琪拆开时,一把黄铜钥匙掉在地毯上。
\"这是...\"她展开附带的信纸,突然笑出声,\"索菲亚把她在华侨城的工作室借给我们了!\"
我捡起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让我想起大学时租的第一间地下室。那时候我们连专业绘图板都买不起,美琪就在旧货市场淘了块门板,刷上白漆当草图纸用。
\"她信里说,\"美琪的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个工作室有全深圳最好的3d打印机。\"
我正想说话,手机突然震动。是张教授发来的照片——南头古城某处墙体剥落后,露出半幅斑驳的壁画,隐约能看出骑楼与渔船的模样。
\"这风格...\"美琪凑过来看,\"和爸的图纸好像!\"
我们同时沉默。二十年前的岭南民居保护计划,二十年后偶然重见天日,像命运埋下的伏笔。
华侨城的工作室比想象中更棒。落地窗外是深圳湾的海,阳光经过海水折射,在天花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