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得到的回复都是无用的 “桃蹊姑娘尚未苏醒”。
终于,箫御珩再也按捺不住,传召刘太医。刘太医一路小跑,神色慌张地赶到祉珩殿。
刚踏入殿内,便 “扑通” 一声跪地,声音颤抖:“陛下,臣等已竭尽全力,可桃蹊姑娘…… 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
箫御珩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翻涌的情绪。
他双手紧紧握拳,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将这一夜的诊断过程、用药情况,详细汇报一遍。”
说完,他转头看向阿福,下令道:“你即刻派人前往民间,寻访名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能救桃蹊的人。再派人出海,探寻仙药,若能寻得,重重有赏。”
随后,扫视着在场的太医们,“你们也别闲着,即刻查阅古籍,与京城内外的医馆交流,务必找到救治她的办法!”
刘太医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将诊断过程和用药情况一一汇报。
太医院的太医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整个太医院灯火通明,人影穿梭。
他们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疯狂搜寻,互相交流探讨,试图找到一丝希望。
第二日清晨,紫禁城的宫门缓缓打开,一群身着道袍、袈裟的道士和尚鱼贯而入。
他们奉箫御珩之命,前来为桃蹊做法祈福,试图借助神佛之力,唤醒昏迷中的桃蹊。
在萦月宫内,香烟缭绕,道符飘动,诵经声、咒语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场生死营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
自箫御珩为救治苏芙笙和桃蹊,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场针对他的风暴,在朝堂之下悄然酝酿。
早朝之上,气氛格外凝重。
明流一派的官员率先发难,御史中丞周严出列,神色冷峻,言辞犀利:
“陛下,为了救治两名女子,您不仅调动大量羽林卫,还让太医院倾巢而出,甚至派人出海寻觅仙药。如今国库损耗巨大,民间怨声载道,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
话音刚落,古右相一派纷纷附和。
古右相轻抚胡须,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周中丞所言极是。如今边境战事吃紧,将士们浴血奋战,急需粮草军饷,可朝廷却将大量资源耗费在后宫之事上,实在不妥。”
箫御珩一脉的部分老臣,此时也暗自皱眉。
退朝后,他们聚在一处,开始商讨对策。
“陛下向来英明,颇有千古一帝风范,怎会被区区一个后宫女子牵绊住?长此以往,必坏大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语气中满是惋惜。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陛下虽贵为天子,却也难以免俗。”
另一位大臣摇头叹息。
“可他是陛下,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怎能与那些胸无大志、只知沉迷女色之徒一样?苏芙笙若继续蛊惑君心,咱们这千秋霸业,恐将毁于一旦!”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寻找时机,劝诫箫御珩,若劝说无果,甚至不惜采取强硬手段,除掉苏芙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