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古右相的算计(2 / 2)

他负手而立,双眸仿若寒星,直直凝视着窗外,薄唇轻启。

云贵妃感受到他内心的难言之隐,她轻声挽住箫御珩的胳膊,温柔地说道:“臣妾会为陛下分忧,多照拂着笙妃。”她仰起头,目光温柔如清晨的曙光。

翌日清晨,太和殿内,朝阳透过高大的窗楹,投射出一道道庄严的光束。箫御珩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的目光扫视群臣。然而,一股暗流涌动的紧张气氛在殿中弥漫,这无疑是太后一派的阴云再度来袭。

太后一派在朝中根基深厚,以太后为首的老派势力对新帝心怀不满,此次上朝便是为了向箫御珩示威。他们首先提出,由于边境驻军的战力减弱,建议启用太后一系中久未露面的几位老将,以加强边防。

这样的提议表面上是出于对国防的关心,但实则是想通过派遣亲信重新掌握军权,从而对箫御珩施加更大的政治压力。

箫御珩深知这是太后一派的试探与示威,他面色不动如山,略一沉思,随即微微一笑,似漫不经心地说道:“边防固然重要,但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当年随先帝征战的老将固然经验丰富,然身体不似从前。我朝有不少锐意进取的青年才俊,正是用人之时,不若多予机会,以振国威。”

殿内众人闻言,心知皇帝言下之意,乃是以新人新气象来抵抗太后一派的旧势力,却又无法反驳这看似公允且替国家着想的提议。

紧接着,箫御珩语气一转,话锋直指当前朝堂的关键词:“况且,治理一国,首在治本。边防之事,尚需太后的协力绸缪。如今内廷的诸多事务也需要同等的关注,若诸位同心协力,定能令我朝重焕新生。”

此番言辞看似对太后谦和依赖,实际则是将责任转移,加强对内廷的掌控,避免太后派系过分干涉外政。

群臣一时语塞,面对这样的化解,太后一派尚未找到切实对策,只得暂时按捺心中不满。太和殿中,阳光依旧,将箫御珩的身影映得愈发挺拔,仿佛一座稳如泰山的丰碑雕刻在时光里。

太后弟弟——古右相回府后,满脸愤怒地在书房中踱步,拳头紧握,明显在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大殿之上的无功而返,让他不由得心中恼火,重重地砸了一下桌子,怒斥道:“箫御珩现在翅膀硬了,不仅驳了本官的面子,还削弱了我古氏一脉的影响!三年前继位时可不敢这么跟本官说话。”

他身旁的幕僚闻言,神情一如往常的冷静,从容道:“大人切勿过于动怒,这政坛博弈本就是个长久之计。”他稍作停顿,理了理思绪,开始分析当下的局势。

“如今的朝堂与后宫,势力大致分为三支。

其一,是以太后为首的古家势力,依仗的是岁月积累的声望与先帝时期的资历。但光阴流逝,如今光靠名声已不足以确保权力。

其二,便是以云贵妃为首的,拥护新帝的世家势力。这些人多是年轻的世家新锐,锐意进取,不可小觑。陛下亦倚重他们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

听到此处,古右相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深思之色:“那第三派呢?”

幕僚微微一笑,继续道:“第三,则是不站队的地方势力。多是一些中立的藩镇与地方豪强。

他们表面上不掺和朝中争斗,实则在暗中观望,待机会成熟之时再选择站队,以确保利益最大化。”

古右相默默听完分析,心知这些地方势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他心中一动,徐徐点头:“看来我们要多关注这第三股势力了,争取他们的支持也是当务之急。”

幕僚附和道:“正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安插可靠人手,去深入了解这些地方势力的动向,同时努力维持与他们之间的利益往来,以平衡朝中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