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2 / 2)

\"放心,\"李庆阳坚定地说,“玄甲军上下都是精心挑选的忠勇之士。再说...\"他从怀中取出一枚虎符,”陛下临行前秘密赐我这调兵虎符,就是防备今日之变。\"

原来,女帝早对朝中某些人心存疑虑,暗中给了李庆阳这道保命符,可调动周边三省驻军。

王耀武松了口气:\"那就好。我会‘重伤不治’,暗中联络各世家和忠心的官员,准备接应你。\"

两人又详细商议了行动计划,李庆阳才\"悲痛欲绝\"地走出军帐,宣布王耀武伤重不治的\"噩耗\"。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王家上下恸哭,白幡高挂。

当晚,李庆阳一身素服出席周侍郎的饯行宴。府衙内灯火通明,官员们推杯换盏,却难掩暗流涌动。周侍郎高坐主位,郑御史陪坐一旁,两人不时交换眼神。

\"李将军节哀。\"周侍郎举杯道,“王公子英年早逝,实乃朝廷一大损失。本官回京后,定当奏明陛下,厚加抚恤。\"

李庆阳强忍悲愤模样,举杯致谢:”多谢周大人。\"

酒过三巡,郑御史忽然提议:\"周大人明日起程,不如请李将军派兵护送一程?近来道路不靖啊。”

周侍郎笑道:“不必麻烦李将军了。本宫自有禁军护卫,再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庆阳一眼,”李将军刚刚痛失挚友,还是留在江宁稳定军心为好。\"

李庆阳心中冷笑,这是要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他故作顺从地点头:“周大人体恤,下官感激。”

宴会进行到一半,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在李庆阳耳边低语几句。李庆阳脸色大变,起身告罪:\"诸位大人,军营突发急事,下官需立刻回去处理。\"

郑御史立刻追问:\"何事如此紧急?\"

李庆阳面露难色:\"这...有士兵哗变,说是为王兄报仇...\"

周侍郎和郑御史交换了一个满意的眼神。郑御史\"关切\"地说,“军心不稳乃大忌。李将军快去处理吧,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李庆阳匆匆离席后,周侍郎立刻召来心腹:”传令下去,按计划行动。明日一早,我要看到李庆阳的人头!\"

与此同时,李庆阳快马加鞭赶回军营。营中并非真有士兵哗变,而是王耀武派人送来了关键情报——他们截获了天一阁与周侍郎的密信,证实了明日的叛乱计划!

\"周侍郎明日离城是假,\"李庆阳对集结的将领们说,\"实则是去与天一阁余孽汇合,带领他们杀回江宁!而郑御史会在城内接应,打开城门。\"

将领们义愤填膺:“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李庆阳取出虎符:”我已用陛下所赐虎符,密调周边三省驻军,明日拂晓前就会赶到。“他铺开城防图,”现在,我们这样部署...\"

当夜,江宁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李庆阳派精兵埋伏在城门附近,又让一队人马伪装成商队,在城外设伏。而\"已死\"的王耀武则暗中联络了各世家,准备了一支奇兵。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城西门外果然出现了一支\"商队\"。守卫按约定打开侧门,放\"商队\"入城。谁知\"商人们\"一进城就亮出兵器,冲向府衙!

就在此时,四周突然火把大亮,埋伏的玄甲军杀出,将叛军团团围住!同时,城外也传来喊杀声——周侍郎带领的天一阁主力,遭遇了三省联军的伏击!

郑御史在府衙内听闻变故,慌忙带着心腹想逃,却被\"复活\"的王耀武堵个正着!

\"郑大人,这么急着去哪啊?\"王耀武冷笑,\"不是要为我‘追封’吗?\"

郑元培面如死灰,突然拔剑刺向王耀武,却被一旁闪出的李庆阳一脚踢飞兵器!

\"郑元培,周世昌,\"李庆阳厉声喝道,\"你们勾结天一阁,意图谋反,罪证确凿!还有什么话说?\"

郑御史瘫坐在地,喃喃道:\"不可能...你们怎么会...\"

天亮时分,战斗结束。周侍郎被生擒,天一阁余孽大部被歼,少数逃入山林,也被三省联军追剿。李庆阳和王耀武在府衙升堂,当众出示了所有证据,包括密信、令牌和俘虏的口供。

\"立刻将罪证和要犯押送京城!“李庆阳下令,”同时飞鸽传书,向陛下禀明一切。\"

十日后,朝廷诏书抵达:嘉奖李庆阳、王耀武及有功将士,彻查朝中与天一阁勾结的官员,并授予李庆阳江南节度使之职,王耀武为副使,共同镇守江南。

庆功宴上,王耀武举杯笑道:“庆阳兄,这次我们总算彻底铲除了天一阁。\"

李庆阳却摇头:”天一阁虽灭,但朝中那位‘大人’仍未现身。“他望向北方,”这盘棋,恐怕还没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