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还有你口中的松山书院,一年收取束修几何,用在学生身上的又有多少?”

“据我所知,松山书院地处僻静,又有小汤山阻挡了洪流,并没有受到水患影响。”

“如你所言,书院是为了培养朝廷的栋梁之才,江南水患如此严重,你口中的望公,非但没有解决学子们的难题,反而放学生归家送命,可真是高明!”

李庆阳接连发问,让王青阳根本招架。

什么为国为民,连上奏疏,让学子归家团聚,分明就是王家不想拿钱。

在来之前,李庆阳专门找人调查过这个松山书院,那一年的束修,他这个将军的儿子看了都觉得牙疼,可是这水患一来,王千望这死老头竟然把学生都打发回家了。

李庆阳严重怀疑,王千望是舍不得这几百学子的口粮,要知道,江南黑市的糙米都涨到了二两银子一斤。

几百人的口粮,放在黑市上可是一笔暴利!

“你胡说什么!望公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岂容你随意置喙!”

王青阳无法反驳李庆阳,只好抬出望公的威望,希望李庆阳赶紧闭嘴。

“深思熟虑?”李庆阳笑了,懒得在和王青阳纠缠,便道:“希望你口中的王公,可以在江南水患解决之前,提供一点实用的意见,来证明他真的是在思虑。”

说罢,李庆阳便要提缰离开,被匆匆赶来的王一宁拦住。

“这位公子说笑了,望公做事自有望公的道理,不是总这种小辈可以过问的,在下王一宁,是王家年轻一代的掌事人,想请公子到府中一叙。”

“哥,他口出狂言,对望公…”

王青阳自然不理解王一宁的行为,即便知道李庆阳的身份,也不愿在低声下气地求和。

“闭嘴,这没你说话的份!”

王一宁一个眼神便喝退了想要告状的王青阳,继续向李庆阳发出邀请:“家父前几日病倒在床,不然今日便是家父前来迎接公子,还望公子给在下一个面子。”

“既然王公子诚心相邀,那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周姑娘,咱们就随王公子走一趟。”

李庆阳给周小燕使了个眼色,让她看好还在马车里的张婶儿母女。

“王公子少年英才,江宁王氏后继有人,王祖仁先生若是在天有灵,应当也能欣慰。”

李庆阳和王一宁并驾齐驱,随口闲聊道。

只是王一宁在听到王祖仁的名字时,握着缰绳的手明显颤抖几分。

“李公子说笑了,刚刚李公子的话虽有三分道理,但古人云,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吾希望李公子以后还是尽量少说这些话,免得为自己带来祸患。”

王一宁没接李庆阳的话茬,只是淡淡地劝告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