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的阳光,已经带着几分炎热,田野上大多数人早已上工。
锄头起起落落,看着很有规律。
胡好国坐在胡大根那慢悠悠晃着的牛车上,惬意地瞧着田里忙碌的人,微风拂过,带来泥土和新翻庄稼的气息。
不知想到什么,胡好国突然问道:“对了,大根叔,你家强子去了钢铁厂了?”
胡大根拉着缰绳的手猛地一滞,牛车也跟着顿了一下。
他脸上瞬间涌起一抹苦涩,重重地叹了口气,神色忧郁:“嗨!别提了,那个臭小子让人给骗了,人家钢铁厂那是想进就能进的?就你婶子那脑子,一天天的,跟着强子瞎折腾。”
“叔,强子有上进心那是好事。”
胡好国脸上带着一丝淡笑,试图安慰。
“那有啥用?还不如好好上工,挣点钱,娶一个媳妇,然后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胡大根摆了摆手,语气里满是无奈与笃定。
胡好国沉默了,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几分道理。
这镇子不大不小,总共就那么几个厂,岗位稀缺得很,而且优先上岗的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对了,前些天知青点又闹出事来了。”
胡大根话锋一转,神情变得有些神秘,压低声音说道。
胡好国平时不太关注那些知青点的事,了解并不多,可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叔,咋回事啊?”
胡大根左右看了看,像是生怕被别人听见,才缓缓说道:“听说啊,知青点回城的那个彭知青,生活作风不检点,有人闹起来了。他那回城的名额差点黄了,这几天都在到处求人,为了能回城,他那是啥都做了。”
他咂了咂嘴,脸上露出几分感慨,“想当初,那些知青刚来的时候,一个个白白净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如今在这乡下待了些日子,也被生活逼出了火气,一有个回城的机会,那就跟狗闻到肉一样。”
胡好国想象着那些知青的模样,刚来的时候,他们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带着城里人的骄傲与新奇。
时间一长,乡下的艰苦生活慢慢磨平了他们的棱角。
现在为了回城,那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那后来呢?”他忍不住追问。
“后来啊,大队长去调解,才把这事给办下去。不过听说,有些知青心里还是不服气,觉得这机会不应该给他。”
接着又说道:“这些知青,心里都揣着个回城的念想,在这乡下待一天,就觉得煎熬一天,这矛盾啊,怕是还会有。”
胡好国点了点头,望着远处的知青点,那几排简陋的房子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落寞。
牛车继续慢悠悠地前行,世间的事,总是如此复杂。
城里人与乡下人,理想与现实,就像两条相交的线,在这小小的乡村交织出无数交织。
来到门口,胡大根脖子伸得老长,歪着头,眼睛里满是新奇与羡慕,一眨不眨地瞧着屋里的一景一物。
“哎呀妈呀!这房子可比咱们村里的好太多了,这地,是石板砖吧!”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粗糙的手不自觉地摸了摸门框,像是要把这份奢华触感牢牢记住。
“叔,进来坐坐,等我放下东西我们再回村。”
胡好国扛着包裹,声音从屋里传了出来,带着几分爽朗。
“行!那我就进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