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上,各种新型飞行器如同争奇斗艳的花朵,竞相绽放,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如同蜂群一般,在空中灵活穿梭,展示着无人机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得观众们阵阵惊叹。
然而,在所有参展的飞行器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那架充满了神秘色彩的空天战机——苍龙。
它就那样静静地停放在展厅中央,如同其名一般似一条沉睡的巨龙,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尽管此前有不少业内人士猜测,凭借学院派与出走派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苍龙的设计应该与鬣狗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然而,当苍龙的实机模型真正揭开神秘的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却不禁惊叹于它的独特与创新,之前的种种猜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因为,除了同样采用火箭发动机加磁约束引擎作为动力系统,以及稳态固态氢作为燃料之外,苍龙与鬣狗在外观设计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可谓是截然不同,各具特色。
无论是它那经过精心优化的大气层内气动布局,还是那巧妙布置的垂直起降进气口的位置,都与鬣狗大相径庭,展现出设计者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
如果非要找出两者在设计上的共同点,那或许就是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翼身融合的布局设计,这或许也是未来空天战机的一种发展趋势。
此外,苍龙的最大超音速巡航速度略低于鬣狗的最大起飞重量速度4.2马赫,但在数据上,二者的差距其实并不明显,可谓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不过,比起对苍龙战机本身的关注,更令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们着迷的,反倒是那套为苍龙驾驶员量身打造的特制飞行服,它所展现出的科技含量,丝毫不亚于苍龙战机本身。
这套以机械外骨骼为基础框架的航天抗荷服,相比于之前只在驾驶员身上惊鸿一瞥的展示,此次航展上披露了更多令人惊叹的细节,让人们得以一窥其内部的奥秘。
虽然展出的只是一套模型,但其制作之精良,细节之考究,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提供动力的微型电池包,还是各个部位精巧复杂的机械关节设计,以及覆盖了驾驶员身体大部分面积的抗荷气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技术水准,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者们的精湛技艺。
到了航展的第三天,另一项备受瞩目的技术——自动化空间站舱室建造技术,也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魅力。
为了让参展人员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项技术,工作人员们特意搭建了一个大型模拟展台,将整个建造过程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展台上所展示的自动化空间站舱室建造过程,与之前出走派在贾巴尔空间站上转播的画面几乎如出一辙、分毫不差。这也再一次证实了学院派与出走派在空间站建设领域,早已展开了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