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帝国崩塌的前夕(1 / 2)

香港,深夜。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只有零星的灯光在夜幕中闪烁。秦风依旧在基地的办公室里伏案工作,他需要完成积压已久的行动报告,电脑屏幕的光芒映照着他疲惫的面容。

好不容易完成了工作,秦风正准备合上电脑,却在不经意间瞥到了右下角的新闻推送:国际空间站坠落在费城,人类史上最惨烈的危机之一......

这条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办公室的宁静。秦风猛地坐直身体,寒意从背脊缓缓升起。他点开了新闻链接,铺天盖地的报道如同潮水般涌来,画面触目惊心:熊熊燃烧的烈焰,倒塌的建筑,以及那些绝望逃生的身影......媒体们的报道,如同残酷的纪录片,将这场灾难的真实面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眼前。

国际空间站坠落没多久,俄罗斯便率先公布了空间站遇难宇航员名单:三位美国人,两位俄罗斯人,一位日本人,还有一位德国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宇航员,曾为了人类共同的航天梦想,在太空的狭小空间中并肩作战,如今却永远地长眠于宇宙的冰冷怀抱。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类航天史册上,成为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疤。

欧洲航天局第一时间向美国发出强烈谴责,要求彻查事故原因。他们难以接受,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竟然会因为如此低级的安全问题而坠毁。部分欧洲右翼政客更借此机会大肆宣扬“美军无用论”,煽动民众冲击美国大使馆,向本国政府施压,要求脱离北约等军事组织。

国际空间站的坠毁,也给抵抗派内部带来了严重的分歧。一方面,巨大的经济损失让欧洲成员国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合作共赢”仍然是组织的核心原则。他们必须在维护自身利益和遵守组织原则之间寻找平衡点。

中东地区,各国纷纷表达了对这场悲剧的遗憾。然而,出走派成员们感受到的,并非愤怒,而是更加深刻的恐惧。凯利德在第一时间下令对所有航天中心和发射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对组织内部成员展开全面摸底调查。国际空间站的坠毁,几乎摧毁了他们对自身安全的信心。如果连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都能被神秘势力攻陷,谁又能保证,他们的航天中心能够高枕无忧呢?

日本作为国际空间站的主要参与国之一,却表现得相对平静。除了日本外务省希望美国能尽早调查出事件真相外,几乎没有其他公开回应。然而,一些日本官员在媒体采访中,似有意似无意地表达了与中国在空间站项目上合作的意愿。这背后的真实意图,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这无疑为这场全球性灾难的后续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作为目前仅存的两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之一,中国对此高度重视。学院派的领军人物李清照校长,第一时间向中央政府进行了工作汇报,并保证天宫空间站及其地面控制中心,拥有抵御潜在袭击的能力。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让普通民众深刻意识到,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造物,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与中国的沉着应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处境则可以用“岌岌可危”来形容。白宫战略顾问团指出,如此大规模的袭击事件,绝不可能仅仅是由于人员失误造成,联邦政府内部一定存在敌方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