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的座船在纤夫的帮助下终于到了常州城下。
对于刘镇的表现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赏了第一个登城的王渊一把宝刀。
童贯召集众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众人都说要沿江南下,先取了苏州,再取杭州。
刘梦龙的水军有十几艘大船,可以通过运河直达太湖,攻击苏州的水门。
杨元嗣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终于串在了一起。
方腊反叛在江南,他们怎么会一支水军都没有。
从苏州开始,河道纵横,骑兵会逐渐失去一些优势。
这时候水军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那么方腊真的没有水军吗?
如果有,他们会在哪里?
杨元嗣马上提议童贯不要继续前进,以防遇到危险。
刘梦龙哈哈笑道:“杨指挥多虑了,我这十二艘战船定能护的童相周全。”
童贯的坐船随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不几日就到了苏州。
大军在苏州城外五里驻扎,做好了长期围困敌军准备。
童贯的坐船却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太湖,他面对如此美景兴致大发,甚至还做了几首诗。
李重山看到大家都踌躇满志,只有自己的这位老父亲闷闷不乐,心里奇怪的很。
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杨元嗣笑道:“也许是我多虑,但愿吧。”
苏州城里的叛军还是毫无反应,只是城头上加强了守卫。
杨元嗣能看到城墙上大旗还是方字,看来主防的还是方七佛。
不知道花荣这家伙在城里怎么样,现在苏州已经关了城门,再想传递消息可就没那样容易了。
看来要想攻破苏州城,花荣是个关键人物。
不过最先有消息的是另一个关键人物:朱勔。
方腊起事的时候,口号叫做“杀朱勔。清君侧。”
苏州城破,他们是真疯了一样的寻找朱勔。
想不到这朱勔却比狐狸还狡猾,眼看苏州城守不住,提早就跑了。
等叛军攻破了城去抄家的时候才发现,朱勔家里的金银细软已经全部不见了。
方腊也曾亲自问过朱勔的情况,叛军们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他。
原来这朱勔知道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民愤。
如果跑到慢了,留个全尸都是奢望。
他将所有的细软都分批运了出去,藏了起来。
本来如果朱勔是个平民,那么他不逃跑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关键方腊起事后,徽宗任命他为东南行营都监,组织兵力镇压叛军。
朱勔却带着自己家里的奴仆和宝贝,一口气往北跑了三百多里。
他听说这次朝廷来了童贯和三十五万大军,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听说领军的是童贯,朱勔就心里又有了七八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