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猫耳洞里的生死兄弟(2 / 2)

他故意模仿着战场上那种声嘶力竭、充满恐惧的喊叫声!

听到“炮袭”这两个字,陈默那疯狂的动作,猛地僵住了!他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着,眼神中的疯狂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的、深入骨髓的恐惧!

他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猛地松开李卫国,转身就朝着病床底下钻去!一边钻,一边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着:“炮……炮来了……快……快躲进猫耳洞……”

他把自己蜷缩在狭小的床底下,身体因为恐惧而剧烈地颤抖着,双手死死地抱住脑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随时可能被掩埋在猫耳洞里的老山前线。

看着他这副样子,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刚才的愤怒和惊恐,都化作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战争,它摧毁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精神。

后来,等陈默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打了镇静剂),我才从照顾他的老乡那里,断断续续地听到了关于陈默的故事。

陈默原本是内地某省的一个普通农村青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响应号召参了军。新兵训练结束后,因为身体素质好,脑子也灵光,被选入了侦察连。后来,随着老山战役打响,他所在的部队作为轮战部队被派往了老山主峰前沿,驻守在一个代号叫做**“绞肉机”**的阵地上。

那个阵地,是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炮火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双方的炮弹如同犁地一般,日夜不停地将那片小小的山头反复覆盖。阵地上的工事被炸毁了又修,修好了又被炸毁。战士们就生活在狭小、潮湿、黑暗、卫生条件极差的**“猫耳洞”**里。

所谓的“猫耳洞”,其实就是在山坡上挖出的一些极其简陋的、仅能容纳一两个人的小型掩体,形状像猫的耳朵,因此得名。洞里阴暗潮湿,夏天闷热如蒸笼,冬天阴冷刺骨。老鼠、毒蛇、蜈蚣、蝎子……各种毒虫遍布,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洞顶和洞壁经常因为炮火的震动而塌方,随时可能将里面的人活埋。

而在这样的环境里,战士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生存条件,更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敌人的冷枪冷炮随时可能袭来,炮弹爆炸的巨大声响和震动,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人的神经。很多人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活活震死的,或者因为长期处在极度紧张和恐惧中,精神失常、崩溃。

陈默,就在这样的“猫耳洞”里,坚守了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九十多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炮弹的呼啸声和死亡的阴影之下!

他亲眼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地倒下。有的被炮弹直接命中,炸得尸骨无存;有的被塌方的泥土活埋,在黑暗中绝望地窒息而死;有的则因为受不了这种折磨,精神崩溃,最终选择了自杀……

而他自己,也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炮弹就在他洞口爆炸,震得他七窍流血;塌方的泥土将他掩埋,是战友冒死将他刨了出来;有一次,一颗炮弹甚至直接钻进了他旁边的猫耳洞,将里面两个战友炸成了肉酱……

李卫国无法想象,一个人,是如何在那样如同地狱般的“猫耳洞”里,熬过整整三个月的!那需要怎样强大的意志力?或者说,是怎样的一种……麻木?

陈默的老乡说,陈默下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变了。原本一个挺开朗的小伙子,变得沉默寡言,眼神也变得……像狼一样。他对任何响动都异常敏感,睡觉的时候也总是蜷缩着,仿佛随时准备躲避炮弹。

而他失去的那条胳膊和半边脸,是在一次执行前沿侦察任务时,不幸踩中了越军布设的高爆压发雷。爆炸不仅夺去了他的肢体,更将他最后的精神防线彻底摧毁……

听到这里,李卫国沉默了。他看着隔壁病床上,那个蜷缩着身体、即使在睡梦中也眉头紧锁、时不时发出一声惊恐呓语的年轻人,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沉重和悲哀。

这就是战争。

它不仅仅是冲锋陷阵,不仅仅是枪林弹雨。

它更是这种如同凌迟一般,对人的肉体和精神进行无休止摧残和折磨的……地狱。

相比之下,自己虽然也经历了九死一生,甚至卷入了更深的秘密漩涡,但至少……还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人形,保留着……思考和感受痛苦的能力。

而陈默,他的一部分,已经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阴暗潮湿、充满死亡气息的……老山猫耳洞里了。

“后来呢?那个陈默,后来怎么样了?”李建军听得入了神,忍不住追问道。

李卫国吸了一口烟(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点上了一根),缓缓吐出烟圈,眼神有些迷离:“后来……他伤好了一些,但精神状态一直不稳定,特别是听到大的响动就会失控。医院给他做了鉴定,评了重度伤残,就……送回老家了。”

“回老家了?那也挺好,至少活着……”李建军下意识地说道。

“活着?”李卫国摇了摇头,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活着……比死了更难受。”

他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车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阳光明媚。但这和平的一切,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炼狱的人来说,或许永远都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血色的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