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结束休息的时候,铃木园子双手握拳,顶着红通通的眼睛发出感慨:“可怜的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
难道复仇和爱情就不能同时存在吗?”
她问的声音很小,或许是想到了铃木家转变培养方式的事。
迹部景吾想起的却是《莱茵的黄金》里面的“爱情”。
环境在变,时代在变,人类在欲望、牺牲与权力之间的选择困境,似乎贯穿古今。
而听到她疑惑的君遥却在思量过后,回答道:“爱情还是复仇?生存还是毁灭?
哈姆雷特勇敢地选择了后者,又时常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之中,转移了目标。
这其实不是他独有的遭遇。
奥菲利亚同样有这样的选择困境,更糟糕的是,相比哈姆雷特,她对自己的困境并不十分清楚。
两人的交流局限于表层的‘爱或不爱’,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尾。”
迹部景吾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知道人们的观点受所处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但他第一次直观感受这种差异,也对祖父关于“信仰”的说辞,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恰好他请铃木园子牵线认识君遥,也是因为当前的困境。
因此发现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后,他等不及另找时间,直接在休息室代表迹部家向君遥及其所属示好,表达了合作意向。
目前来看,君遥相信合作共赢但不干涉、牺牲合作对象。
和她们同行至少不用担心沦为餐厅的招牌,或者神明前的祭品,感觉很不错,希望接近她的黑泽先生没有类似于小笠原的遭遇。
车窗外的霓虹闪烁着,在防弹防窥玻璃上掠过。
车内的迹部景吾想到找上门的霓虹公安的提醒,掩下这个不礼貌的揣测,举起一杯无酒精香槟,隔空致敬这次的合作。
合作外的铃木园子不知道他们的情况,路上和好友线上聊天的时候,鬼使神差地,问起《哈姆雷特》相关的事。
当然,问的不是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在复仇和爱情之间的选择,而是换成自己会怎么做。
她对此是迷茫的,觉得自己忍受不了命运带来的痛苦,也没有挺身而出反抗世事无常的勇气。
没想到好友也是类似的反应:【如果我是哈姆雷特,在没有求助对象,找不到同伴的情况下,大概会和他做出同样的选择。
如果我是奥菲利亚……】
消息中断,聊天界面在“对方输入中”和平静之间不断跳转。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送来犹疑的话语:【我大概会像她一样犹豫,这样的困境不是肉眼可见的敌人。
没办法用空手道,一拳一脚打出生存空间。
它重重叠叠地包裹着奥菲利亚,密不透风,逐渐侵入血肉骨髓,让我在无知无觉中失去选择的余地。
清醒时发现眼前只有一条死路可走……
不过,奥菲利亚敏感又温柔,应该有感受到哈姆雷特的痛苦,也因为无法帮到对方而难受。
可以祈求的上帝没有回应,父亲被爱人误杀,她实在没有办法,才会选择死亡,推动他实现复仇的目标吧?】
看完好友的思考内容,不知怎么的,铃木园子心里蓦然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