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时代浪潮(1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216 字 17小时前

时代浪潮

时代浪潮</p>

唐代官僚之间的社交场合,除了酒宴以外,还有煎茶。</p>

一边煎茶,一边品茶,一边闲聊政务。可谓是进也可,退也可,无形中拉近了关系。</p>

煎茶甚为风雅流行,长安有高僧爱茶如命,一日要喝几十碗才能停下来。</p>

此时此刻,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书房里。李林甫正亲自给郑叔清煎茶,礼数可谓是周全。</p>

他正在用竹夹将茶饼取出,放在炭火上炙烤,木炭乃是混入了某种香料,做成了牡丹的形状,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p>

茶饼在架子上炙热均匀,内外都被烤透了。</p>

新鲜茶新鲜烤,然后煎茶会友,绝妙的享受。</p>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是:炙茶、碾茶、罗茶、煎茶和酌茶。至于其他的前置准备,如备器、选水、取火、候汤这些程序,自然有家仆给李林甫准备好。</p>

这位大唐左相是从灸茶这一步开始的。</p>

“本相已经跟韦坚谈过了,他愿意接替京兆尹这个职务,本相也会从中运作,推荐他为京兆尹。至于户部侍郎一职,不知你有何想法呢?”</p>

李林甫将烤好的饼茶拿下来,用竹子做的“碾茶器”碾成细小的颗粒状,看上去不粗不细异常均匀。</p>

唐代封建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常常对某些“高雅的礼节”,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热爱。从而显示自己与众不同。</p>

最典型代表就是李隆基酷爱音乐舞蹈,并精通此道。</p>

很显然,李林甫煎茶的技术,是很过硬的。毕竟,他也年轻过,他也官职低微过,也侍奉讨好过别人。</p>

李林甫停下手,看着坐在高脚凳上一言不发的郑叔清不说话。</p>

“一切单凭李相做主。”</p>

郑叔清躬下身,深深一拜不起。</p>

李林甫连忙将其扶起来笑道:“本相承诺之事,定然是要作数的。只不过,户部侍郎非同小可,本相也不可徇私推荐你上位。</p>

所以呢……”</p>

“李相不妨直言,属下洗耳恭听。”</p>

郑叔清十分紧张的捏着自己的袖口,眼巴巴的望着对方说道,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p>

“户部一个尚书几个侍郎,每个人分管一摊互不重叠。你从未在户部历练过,所以即使担任户部侍郎,也不可能做那些寻常事务,伱可明白这个道理?”</p>

李林甫将山泉水倒入一个紫砂鍑(茶釜)中,然后放到风炉上煮沸。</p>

这一步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里头大有文章。</p>

水分为三沸,当烧水出现“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为。</p>

听起来很简单,但这种事情就好像是不同时代的人一起做同一个问答题,而且还是有多重答案的问答题。</p>

容易做的题目,前人早就做过了啊!</p>

而那些不容易做的,容易得罪人的,要么没人肯干,要么因为制定与执行的官员被保守势力反扑而罢官,导致人亡政息。</p>

这种敛财,他不会啊!</p>

“你是有什么难处么?户部侍郎这个职务,如果你有难处,本相可以推荐其他的人选,然后重新跟你安排一下更低的官职,反正这些都随你,本相是无所谓的。</p>

像是王??他们,就对这个职务很有兴趣,本相不会让你为难的。”</p>

李林甫慢条斯理的说道,又给郑叔清倒了一杯茶,这便是第二杯了。</p>

郑叔清有种预感,李林甫喝完这三杯茶,估计就要送客了。</p>

“属下这便回去准备一下。”</p>

他站起身对着李林甫深深一拜,转身便走。</p>

“这个职位非同小可,勉强上位,很有风险。耽误了圣人的大事,你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想明白以后,明日再来回复我。”</p>

郑叔清身后传来李林甫冷幽幽的嘱咐声。</p>

……</p>

“总之呢,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再这样,然后再这样,最后就回来了。”</p>

永嘉坊的方家宅院大唐内,方重勇耐着性子,将这三天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全部告知了张巡等人。</p>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甚至连李隆基吩咐礼部的人,要将张巡许远他们科举前程打掉的事情,都一一告知。</p>

“今年不中也好,张相公的门路走不通了,严挺之都罢官了,朝局动荡,此时中第未必是好事啊。”</p>

李揆忍不住叹息了一声。</p>

他当然是心有不甘,本来以为这次科举是十拿九稳的,没想到居然还会出这么多波折。答应举荐他的贵人要倒台,还被天子亲口打了下来,科举之路的艰难,是之前没有想到的。</p>

不过李揆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经过这一次“政治投资”,他肯定已经在李隆基那边“挂号”了,将来说不定有机会被“越级提拔”。</p>

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p>

“我们都无妨的,只是没想到方节帅的面子这么大。”</p>

许远也是忍不住唏嘘感慨,当初都以为方重勇入狱后定然九死一生。没想到关了三天就放出来了。不过想想也是,一个半大孩子,还是做了一件顺应民心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