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棠等人将如期出发,将海滩不得不先解决问题。
首先就是得和小桃子沟通,说清楚爸爸妈妈不是不要她,而是有重要的事,必须离开一段时间。
然后还要与刘红梅和孔大娘商量,让她们代为照顾小桃子一段时间,当然了,这段时间肯定不是白照顾的,除了口粮之外,还会给报酬。
对此,刘红梅和孔大娘都很乐意,一个是放,两个也是放,家里好几个孩子,不多这一个。
当然,这也是因为小桃子是个十分好哄的孩子,吃饱喝足基本上不需要大人们操心。
小桃子是个十分坚强懂事的孩子,虽然心里很不舍得,但还是同意去刘红梅家生活一段时间。
只是,从谈完话,这孩子变得更加粘人,只恨不得一直跟着姜海棠。
姜海棠知道孩子没有安全感,也由着她跟在自己身后。
姜海棠带着小桃子忙得团团转,除了整理自己和陆良辰的行李之外,还要整理大量的资料。
她不需要准备需要参加广交会的样品,但需要熟悉这一次带的每一种面料。
姜海棠的纺织知识其实是不完善的,幸好有舒启华这个纺织学的专家,她能准确地说得上每一种面料的纺织技术和特性以及优劣。
“舒老师,应该您去的。”姜海棠发自内心地说。
“又瞎说,我能来厂里都要尽量避着人,怎么能去广交会那样的地方?你放心去,这些内容你都已经记住了,不怕。”
“我不怕。”姜海棠笑着说:“您都给我补习这么多了,我要是还干不好,就没脸见您了。”
“其实,去广交会也不容易,要打交道的是外国人,现在咱们对外国人的态度有点扭曲,又排斥他们,还希望他们能大量采购我们的商品,如何打交道就成了一门学问。”
舒启华想了再三,还是提醒几句。
姜海棠是聪明人,哪里听不到这话中的意思。
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不能太亲近也不能太疏离,尤其是不能有私底下的接触。
“您放心,我有分寸。”
“你不懂外语,也是一个弊端,虽然有翻译人员,但一点都不懂,万一遇到不靠谱的翻译,很难良好沟通。”
姜海棠压低声音说:“舒老师,我其实懂一点外语,不算多,但能保证别人不能忽悠我。”
她确实懂外语,而且,而且学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外语。
这还是上辈子在舒启华家里学的。
那时候,她因为没有办法报仇而痛苦,二老便教导她学习,其中也包括外语。
她的外语水平大概是能看懂纺织学相关书籍的原文,只是,她的口语并不是很好。
舒启华震惊得嘴巴合不拢了。
乖乖,不是说海棠这妮子没上过学吗?
什么时候开始,没上过学的人都会外语了?
“你怎么学会的?”舒启华一样压低声音问。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跟着知青学的,那时候有两个知青姐姐对我很好,只是他们后来回城了,我再没见过她们。”
跟着知青学习是真的,知青回城了也是真的。
反正这些年大队里的知青来来往往的,除了她本人,别人也说不清楚她到底跟着谁学习了。
就算有人调查,也调查不出来准确的结果。
她将自己会的一切都推给知青就行了。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轻易露出底牌。”
“实在遇到不懂的,也可以打电话回来问我们,千万不要冒失惹祸。”
舒启华由于这几年的经历,胆子更小,对姜海棠的叮嘱就更多了。
她早年伤了身子,没有子女,感念姜海棠的恩情,他们两口子真将姜海棠当成闺女一样。
加上姜海棠做事总能到他们心坎上,许多事,不等他们开口,姜海棠已经准备妥当,让他们如何不觉得舒心惬意。
“我知道,舒老师您放心,我指定安安全全地回来。”姜海棠抱着舒启华撒娇说道。
“也是我想的多了,毕竟是国家组织的。”舒启华拍拍姜海棠的胳膊,笑着说。
“这段时间,我不在,有什么事你们可以找妇联的刘主任,也可以找厂办的康小夏同志,她们都会帮助你们。”
姜海棠对二人也有许多要交代的地方。
才把人接过来,她就要离开这么长的时间,确实有点不放心,尤其是厂里还发生了举报这种事。
虽然说二人是办了合法手续到纺织厂来工作的,但这消息在厂办就已经被压下了。
知道的人只有胡厂长、陆良辰、她还有小吴四个人。
就连负责当初带二人去医院的韩知秋和刘干事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