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8章 天下四分的格局(2 / 2)

南宋特种兵 有点仪式感 1108 字 10小时前

那些地方势力,也能够算是属于朝廷的阵营。

哪怕就是对外宣称为了穷苦百姓打天下,收复失地的北方义军,他们占领地的地盘上也是有着大量的饥民。

虽然义军也给了一部分普通百姓分发了田地,但是大部分的田地依然在义军的手中。真正享受到义军带来好处的,还是那些义军的内部人士,以及和义军有关系的人。

而且北方的百姓常年经受战乱之苦,他们也没有多少精力来管理田地。他们没有冷锋地盘上的那些百姓有激情,也没有义军给予的相关资助,无论是在生活还是生产方面,和以前的改变都不大。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放在种地方面也是一样。

不过到底是义军占领的地盘,对于老百姓的态度比起从前还是要好很多的。他们并没有针对老百姓进一步的压榨,反而为了表现出是为了老百姓打天下的样子,并没有对当地的百姓征收赋税。

当然,就是他们想要征收,也没有东西可收。

在蒙古人的压榨之下,当地的百姓早就已经不民不聊生了,能够不饿死就算不错了。

哪怕就是他们有地可种,但是却悲哀的发现连粮食种子都没有。

如果不是从南方流传过来的红薯在北方传播开来,说不定很多人都是在守着田地的情况下被饿死了。

南方的红薯能够流传到北方,还是冷锋这边大力推广的结果。

毕竟现在冷锋的领地上已经不缺少粮食了,就是民间的老百姓,在种植庄稼的时候,也会以主粮种植为基础。像红薯和土豆这类虽然高产,但是却远远无法与主粮相比的作物,种植比例也在慢慢的减少。

南方朝廷那边的民间百姓比北方还是要好一些的,毕竟他们没有怎么受到蒙古人的迫害,就算有朝廷的地方贵族的压榨,但还是能够勉强维持着生计。

而且由于南方的田地大多数都集中那些地主贵族的手中,这些人手中有土地,自然也就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依附于他们生活的百姓也很多,只要是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基本上都不会影响田地的耕种。

再加上从冷锋这边流传出去的红薯和土豆这两种高产作物,南方百姓们的日子倒也比起一年前有了些起色。

日子最难过的要属于被蒙古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们,他们本来就已经被蒙古人压榨的很悲惨了。在各方势力都暂时停止交战,进行休养生息的阶段,蒙古人可不会再意去发展发民生。

哪怕就是国师有统一天下的计划,但是在没有彻底占领天下之前,他所采用的也是先占领后治理的方法。

而且国师此人虽然有大才,但是却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所推崇的是武力征服,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南方朝廷的人,在他看来要想让其归心,只有用武力打服对方。

当初在草原上的时候,国师正是用这方法协助草原狼主统一了整个蒙古部落。后来也是用同样的办法打败了金人,不过在征服南方朝廷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