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四境烟尘熄绝,中原海晏河清,没有皇帝的日子里,天下人只知道郑王日夜操劳、夙夜忧叹,为百姓们的美好生活操碎了心。
伐晋结束后,初定一时。
五月底,皇城修建完毕,群臣商议决定,于六月初五在宫中举办宴会,请郑王吃饭,以表彰他为天下百姓和士人作出的杰出贡献,定为“蝉鸣宴”。
郑王得知此事后,欣然同意,但宴会的钱要从太尉府出,不许诸公花一文钱。
清晨的风还有些冷,混在公爵队伍中的凌晨不由的裹紧了衣服,还好今天出门前青柠给他套了件裘子。
青柠也来参加宴会了,只不过在后宫女眷那边。
阳光撒在宽阔平坦的白石地板,宫前广场上站满了天街公卿,分为文武两队。文官队伍站在最前方的,是杜宣。武将队伍站在最前方的,是文若。
凌晨被分到了文官队伍,由于没有实权和官职,礼官就将他塞到了同为侯爵的两个人中间,立在文官第四排。
此前礼部尚书魏序向郑王上报了新规,文武官员皆穿款式相同的朝服,不绣图纹区别文武,只以颜色区分品阶。
二品大员,皆着紫服。
三品红服、四品靛青、五品天青。六品以下,俱着土红,是为亲近平民之意。
皇宫修的非常肃穆庄严,最主要的大殿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乾元殿,众臣上朝之所就设立在此,前面是三层、各二十四阶天梯,梯下就是众人现在站立的广场。
整齐的青瓦如同鱼鳞般分布在屋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都用了沉稳的深色,完全迎合了文训的喜好风格。檐下立有二十四根四个人才能合抱的红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凌晨都想象不到这东西的模样。
战乱了这么久,这种古木居然没有被砍伐,真是一个奇迹。应该不是中原产物,估计是从其他地方拉来的,能凑出这么多一模一样的,也不容易。
每一扇殿门都雕刻着不同的图案,花团、山石、水波、瑞兽,上半部分的菱形镂空处嵌以琉璃,缝隙处用深色珐琅点缀,让人察觉不出奢华,但却能感受到名贵。
台阶上每隔八节,便分立着两名披霜甲、持仪仗,配金刀的御林侍卫,当初的亲卫营已经转变为皇城御林军,江淮军和颍川乡军合并成为了京城禁军。
三声钟响后,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郑王,在一大群侍卫和宫女的拥簇下,从殿内走了出来。
郑王今天身穿紫服,与阶下的二品大员一般无二,发髻上只簪着一柄小巧的玉如意,腰间系着熊革皂带,脚踩踏云靴。人逢喜事精神爽,老文满面春风,仿佛比以前更加年轻了。
从穿着上就能了解到他的喜好,带着一股武将的简朴和直接。
“参见郑王~”
群臣在杜宣的带领下,齐齐行跪拜之礼,乌泱泱的跪下来一大片。
“昂~呵呵呵~诸公免礼~”
老文笑呵呵的虚抬着双手,示意众臣起身,随后便有一大群内官抱着、抬着红漆小桌和檀木座椅从广场两边的侧门鱼贯而出,按官职地位高低依次赐座放案。
文训坐在殿门前,靠在一把背上雕着二龙举珠的玉座上,笑呵呵的看着台阶下的群臣谢礼入席,饶有兴趣的从每一个人身上扫过,捋着胡须颇为自得。
凌晨望着台阶上离群臣八百米远的文训,不由得一阵腹诽:老头还装起来了,坐那么远大家说话你听得到吗?奏事还得用喊的,真的是……
这才刚坐下,内官们正在上菜呢,一个位置比凌晨靠后的文官就迫不及待的起身了,举着象牙笏板走到宴会中央的台阶下,恭敬的曲身奏道:
“郑王,臣有事要奏。”
台上的文训笑着问道:“卿有何言?但说无妨~”
那官员再次行礼后,朗声说道:
“自陛下被逆贼孙芝戕害以后,天下无君,寒夜未晓。臣闻先帝子嗣,已皆被加害,宗室亲眷,亦沦为囚徒。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值此非常时期,更需有一人扫除群凶,匡定天下,还黎庶太平,定远近人心。
臣斗胆,请郑王为天下百姓计、为臣属将官计,休辞辛劳、勿惧谬议,登基称帝!以安天下人心,抚黎庶翘盼,亦绝群雄野望,使干戈止息。”
“哈哈哈哈~”
台上的文训听罢后放声大笑,起身走到边上。待笑够了之后,才摆着手说道:“卿此言太过,我为周臣,已事两代明君,岂能行此僭越之事,万万不可~”
就在这时,杜宣也起身从座位上走了出来,手里捧着白玉笏板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