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土豆(2 / 2)

茹慈不说话了,余令也低下头,再次认真的看地图。

茹慈是很好看,但余令觉得自己还是不多看的好,免得像个变态一样。

如今地图上的点很多,这些都是赵不器和二伯的功劳。

可怜的两个人从四月进山捡柴,到现在还在捡……

刘指挥佥事派来的人已经和自己接上头了。

他的家丁余令也看到了,武器装备着实恐怖,的确比卫所的兵卒要强。

弩箭,短枪,长刀,三眼火铳,全部身着皮甲。

这些装备倒是其次,这些人的身高才是余令所惊叹的,统一的大高个。

这些人在余令的眼里大概就一米八左右的样子。

但对比绝大数老百姓,这群人真算高的,能长这么高,就已经表明了很多东西。

掐苗子掐出来的,吃的还好,绝对有肉食。

余令望着南山,知道自己要不了几日就要出发了。

余令答应过刘州,如果打不过就放火烧山。

余令骗了老爹,说剿匪是军令,所以这次老爹也跟着余令一起去。

他偷偷的买了快百斤的乌桕油,也就是做蜡烛的青油,以备不时之需。

余令其实不想让老爹去。

可,爱从来就不是选择题,老爹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安安静静的用行动来反驳余令对他的关爱,不然他不放心。

余令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任何人。

一旦把计划告诉了刘州的人,他们就会为主导。

那这件事就算做好了,也和自己关系不大,余令这次要的是全功。

所以,余令一个人握着所有的计划。

太阳慢慢落下,余令收起书准备回家。

回到家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茹让,茹让一见余令就笑着迎了上来,二话不说就让余令脱衣服,然后试他带来的东西。

一副软甲!

“啧啧,虽然大了点,但好像也大不了多少,你年龄虽然小,但身子却是比同龄人要大,合适,真是合适!”

“令哥你这个子让人羡慕,明明我比你大,你却和我一般高,望着就像是一个大人,早知道我小时候也练武了!”

余令看着自言自语的茹让总觉得不对劲。

这些日子茹让对自己好的有点过分。

他家吃个饺子还得派人送一碗过来,吃个猪腿也让人送一瓦罐来。

好的忒过分。

“给我?”

“想什么呢,这是我家老祖宗所留之物,当初在云南,平交趾的时候我家祖宗就是穿着这软甲才活下来的!”

“你穿啥?”

“别管我,我有更好的!”

余令闻言,心安理得了,甲胄这玩意才是体现一个家族底蕴最好的方式,家里有多少仆役不重要。

重要的是家里有没有几套甲胄。

若是有几套完整的甲胄,真是遇到流民贼寇,冲上去就能乱杀。

就是一般的甲胄,普通的弓箭射不穿,刀啊矛啊也砍不进去。

若是一个成年的壮汉,披上了一套完整的甲胄,再配上长矛,对上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

那真是狼入羊群,赤裸裸的屠杀,对付他们简直是易如反掌。

若是一群身着完整甲胄的出现在长安人,衙役,捕快,快手就慌了。

只能去卫所找军队的人来平定。

因为他们根本打不过。

余令很想给小肥,如意还有自己三人搞一套。

为了这个梦余令还特意把《梦溪笔谈》这本书看完。

看完了之后余令就不敢想了。

沈括在书中讲了宋朝盔甲的制造流程。

单单就普通骑兵穿的盔甲,就需要四十个工匠来做,并且要花费二百来天。

耗费的钱财更是一个让余令都哆嗦的数字。

大明官吏虽然很多都在混日子,但对甲胄的管理却是很上心,严禁百姓私藏和铸造甲胄。

说白了就是害怕有人闹事,实际上是怕有人造反。

用余令的话来说,甲胄就相当于是一件结实的‘防弹衣’。

拥有了他,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了生死大权,和可以越级挑战的权利。

“准备什么时候行动!”

余令深吸了一口气:“我找人算了日子,后日是个好日子,宜出行,宜搬家,宜纳财!”

茹让深吸了一口气,他还是有些害怕,可怕又有什么办法,他还想当小旗呢。

有了这个身份,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再招十个护卫。

他家里不缺这点吃的,有了这十个人,他就有了一份可以自保的权利。

茹让知道确切的上山日子后就开始往家里跑,他准备再去检查一下装备。

出行的日子确定,余家也行动了起来。

张初尧默默的把晾晒好的竹片用丝线串起来,这是他自己做的护甲,他在后日也要上山。

望着家里忙碌的众人,张初尧咧嘴狞笑,低声喃喃道:

“胡巴,记得把沟子洗干净,等着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