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分时图的千层迷宫》(1 / 2)

股市搬运工 短耳的兔子 1034 字 18小时前

《分时图的千层迷宫》

上午十点,陈默的视线锁定在半导体股(代码688xxx)的5分钟K线图上。mAcd指标的黄白线在零轴上方形成金叉,红柱长度较前一周期放大50%,这个经典的买入信号让他瞳孔微缩。“三周期模型同步触发,”老张的语音带着电流杂音切入,Level-2数据界面自动弹出,“但分时成交量环比仅增加8%,未达20%的有效性阈值。”

陈默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成交量柱状图。果然,拉升过程中量能柱并未显着放大,呈现“价升量平”的异常形态。他想起263章止盈时的犹豫,这次决定采用限价委托——成交价28.5元,仓位15%,低于常规的20%风险敞口。“留有余地。”他喃喃自语,鼠标在“确认”键上停留0.5秒,这个停顿是昨夜复盘时特意训练的“决策缓冲”。

10:15,股价快速拉升至29.8元,涨幅达4.5%。陈默立即调出逐笔成交明细,目光锁定在委托单结构上:300手的买单被拆分成10笔30手的小单,每笔间隔2.8秒,撤单率在成交后瞬间升至55%。“拖拉机账户。”他对着麦克风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冷峻。老张的标注框同步在屏幕上圈出异常数据:“主动买盘占比42%,低于游资操作的60%标准,主力在制造散户抢筹假象。”

周远山的语音突然响起,伴随而来的是屏幕切换至2017年雄安新区概念股的历史分时图:“看这里,同样的mAcd金叉,同样的拆单频率,后续走势如何?”陈默盯着历史K线,该股在金叉后冲高回落,最终以-6%收盘,次日低开低走。这个画面让他后颈发凉,立即启动自制的“分时技术分析可靠性评估表”。滑动条显示,量价背离值为-0.6,远低于0.3的安全阈值,委托队列稳定性评分仅58分。

11:00,股价回落至28.8元,mAcd红柱开始缩短。陈默注意到逐笔成交数据中出现规律性的“144手”卖单,每分钟出现3次,像某种暗语。老张的声音里带着警示:“这是典型的对敲出货手法,拆单账户来自三个不同的Ip段,符合跨区域协同操作特征。”陈默不再犹豫,点击止损按钮,成交价28.6元,单笔亏损-3.2%,整个决策过程耗时17秒。

午后的复盘会议上,陈默在操盘日志中建立“分时技术陷阱数据库”,字迹比平时工整三倍:

1. mAcd金叉有效性:需同时满足量能环比放大≥20%、主动买盘占比>60%、委托队列撤单率<40%

2. 拖拉机账户特征:单笔委托≤50手、撤单率>50%、成交间隔<3秒、Ip地址分散度>2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