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收拾一番后,林瑶来到院子里,林瑶一眼就瞧见侄儿林小西背着竹筐,正准备出门。
小家伙虎头虎脑,见了林瑶,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缺了的门牙,“小姑,早!”
林瑶快走几步,上前问道,“小西,你这是去干啥?”
林小西摸了摸后脑勺,憨憨地说,“小姑,我回来拿筐子,准备去麦地里捡麦穗,咱奶说不能浪费一粒粮食,不然老天爷就不赏饭吃喽!到时候,我们这些兔崽子就会饿肚子。”
林瑶莞尔一笑,摸了摸林小西的头,“姑知道了,小西真懂事,去吧,注意安全别跑太远。”
林小西应了一声,蹦蹦跳跳地跑远了。林瑶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慨。在这农耕为主的小村落里,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一家人辛苦劳作的心血。
望着林小西离去的背影,林瑶的思绪飘到了后山脚下。她琢磨着,都过去几天了,也不知道叶诚的伤好了没?那叶诚,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后山脚下,平日里鲜少与人往来。
林瑶对叶诚满怀感激,毕竟叶诚曾两次救过她的命,在她心里,叶诚是大恩人。可村子里的人却都视叶诚为克父克母的不祥之人,对他避之不及。
林瑶心中打定主意,趁家里人都不在,去后山脚下瞧一瞧叶诚。便转身回屋,简单收拾了一下,带了一些上次去大苍山里采的草药,便出了家门。
如今正是六月初,骄阳似火,田野里一片金黄,村里人基本上都在麦地里忙碌着。
林瑶沿着熟悉的小路走了一会,不多时,便来到村里那两棵大槐树下。
这两棵大槐树,可是槐树村的标志,也是村子名字的由来。槐树粗壮高大,枝繁叶茂,树冠犹如两把巨大的绿伞。
林瑶走到树下,伸手轻轻抚摸着垂下来的树枝,大槐树粗壮无比,枝干蜿蜒曲折,像两条巨龙腾空而起,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每到夏日,树下便是一片清凉。村里的老太太、大娘大婶们都喜欢在这儿扎堆,家长里短,聊个没完。
槐树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村子里的大小琐事。
树干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道道裂痕,犹如老人脸上的皱纹。树皮粗糙干裂,摸上去硌手,却透着一种质朴的气息。
抬头望去,茂密的枝叶间,隐隐约约能看到几个鸟窝。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为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大槐树的四周,是一片不大的空地,平日里,村里有个什么红白喜事或是村里的重要大日子,大伙都会在这儿摆上桌椅,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此刻,空地上空无一人,只有几缕阳光静静洒落。
而在槐树的一侧,有一口老井。井沿是用石头砌成的,上面布满了青苔,井口不大,却很深。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村里的人平日里吃水、洗衣,大都靠这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