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秋雨混着铁锈味,浸透了文华殿的金砖。韩林正攥着那份染血的辞官表,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殿外传来锦衣卫锁子甲的轻响,如催命符般一下下叩击着他的心脏。
“韩大人这是何意?“朱元璋的声音从龙椅阴影里渗出,如冰窟寒泉。案头堆着的功臣名录上,朱笔圈红已占了大半,最新的墨迹还未干透,正是昨夜被抄家的魏国公徐辉祖。
韩林正扑通跪下,额头贴着冰冷的地面:“臣...突染心疾,恐误陛下军国大事...“话音未落,殿内突然响起利剑出鞘的清鸣。左侧立柱后转出个灰衣人,腰间绣春刀还在滴血——那刀柄上的缠绳,正是今早替他誊抄奏疏的书童所系。
“心疾?“朱元璋突然笑了,笑声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去年李文忠说头疼,朕准他回乡养病,结果如何?“龙袍翻涌间,皇帝起身逼近,靴底碾碎了韩林正掉在地上的玉珏,“江湖上最近闹得很凶啊,听说'血手人屠'的弟子都敢在应天府劫官银了。韩大人既然想辞官,不如去替朕剿了这些邪魔外道?“
韩林正浑身剧震,猛然想起三日前城郊发现的无头驿卒尸体,伤口边缘呈诡异的青黑色——那分明是江湖邪派“幽冥教“独门毒功所致。他刚要开口辩解,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六百里加急军报撞开殿门,报信士兵膝盖砸在碎玉上,嘶声喊道:“陛下!潼关守军遭袭,兵器库被劫,看切口...是少林达摩院的伏虎拳!“
朱元璋瞳孔骤缩,袖中佛珠“啪“地绷断,檀木珠子滚到韩林正脚边。这串佛珠还是十年前韩林正随他征战鄱阳湖时所赠,如今却沾满了帝王的猜忌与血腥。
“传旨。“朱元璋转身凝视着墙上的《山河社稷图》,指腹摩挲着腰间的绣春刀鞘,“凡辞官者,皆授'靖海卫指挥使',三日内领兵剿灭沿海匪患。若逾期未捷...便按通匪论处。“他忽然回头,嘴角扯出森然笑意,“韩大人既然心疾难愈,朕特许你带医官上任——就用太医院张院判吧,他的'麻沸散'最是灵验。“
韩林正猛然抬头,正对上皇帝眼底暗涌的杀机。所谓“麻沸散“,向来是给死囚用的断头药。殿外秋雨更急,他恍惚看见御花园的太湖石后,闪过一袭绣着曼陀罗花的黑袍——那是幽冥教左使的标志。
当晚,应天府西市的刽子手忙得脚不沾地。而千里之外的嵩山少林寺,达摩院首座圆寂的消息悄然传出,尸体心口插着半枚断刃,刃身上“锦衣卫“三字已被鲜血浸透。与此同时,泉州港一艘挂着琉球旗号的商船悄悄起锚,船舱里堆满了朝廷刚铸的洪武通宝,压着几具身着飞鱼服的尸体。
江湖与朝堂的血雨腥风,终究还是顺着这道血色诏书,漫过了金陵城的宫墙。韩林正摸着腰间皇帝亲赐的“平叛腰牌“,牌面阴刻的狰狞鬼面仿佛在咧嘴而笑。他知道,自己早已成了棋盘上的弃子,而朱元璋真正的对手,恐怕从来不是这些朝堂上战战兢兢的文臣武将...
靖海卫的军船劈开浊浪时,韩林正望着甲板上堆积的朝廷火器,掌心的冷汗混着咸涩海风。他特意挑了艘老旧福船,却在船舱暗格发现半卷《鲁班机关图》,图中所绘的“神火飞鸦“改良版,竟与三日前被劫的潼关兵器库图纸如出一辙。
“大人,前头是迷雾滩。“副将陈九的声音带着异样的颤抖。韩林正手按剑柄望去,只见海面浮着大片枯黄水藻,隐约露出半截商船残骸,船舷上“福远号“三字已被刀劈得模糊——正是三个月前替朝廷运送官银的船只。
突然,水藻下窜起数十道黑影。韩林正抽剑格挡的瞬间,瞥见攻击者袖口翻出的青色纹路——与城郊驿卒伤口的毒痕一模一样。刀剑相击间,一枚黑色令牌从刺客怀中跌落,正面刻着“幽冥“二字,背面却阴刻着五爪蟒纹。
“留活口!“韩林正的喝令被炮火声淹没。左侧礁石后驶出三艘快船,船头立着个身披猩红袈裟的僧人,手中方便铲挥出时,竟带起少林罗汉堂的金刚伏魔劲。陈九突然抽刀砍向韩林正后心:“大人莫怪,指挥使的位子...某家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