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顾非晚拿到试卷,已经飞快地写了起来。选择题几乎都是只扫了一眼就开始作答,而这道题顾非晚给出的答案是A。
在网络世界里,来自各个科目的老师们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员们纷纷前来围观。他们或是被这一话题所吸引,或是出于对知识传播的热情与责任感。没过多久,这些专业人士便迅速地为这位提出问题的网友提供了详尽而准确的答案。不仅如此,他们还附上了诚挚的勉励话语,鼓励这位网友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知识的积累与进步。这样的互动场景,充分展现出了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和交流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你仔细观察图片,发现赤道以南云层厚,气压带风带南移,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于是推断出拍摄时间是12月前后。 再结合选项,你发现尼罗河三角洲冬季降水多,于是选了A。这位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啊,还要多多努力啊!】
【说了这么多,顾非晚只看了一眼就选对了?】
【蒙的吧?】
【看下一题。】
镜头已经来到了一则物理题上面:一辆额定功率为6.0x10?w的宝马轿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距离老奶奶5米远的地方刹车停下。已知老奶奶体重50公斤,求老奶奶倒地的功率。
【这道题看似在考物理,实则是在考“伦理道德”!】
【宝马轿车刹车停下,老奶奶倒地,居然还要计算老奶奶倒地的功率?】
【扶不扶?】
【这是人出的题目吗?】
【高考出题老师为了防止我考上京城和水木大学,真是费尽了心机。】
【哥们,你醒醒,这只是人家顾非晚的一次月考。】
【看了这些题目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坏人,在为难一个清纯无知的少女。】
一时之间网上群情激愤,觉得这类题目可能过于依赖对特定场景的熟悉程度,可能对不常使用微信或不熟悉该画面的学生不公平。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题目的难度可能较高,尤其是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可能会增加考试压力。
一时之间考试低于公平性的问题又被网友们讨论起来。
顾非晚则云淡风轻的居继续答题,外界的风雨暂时和她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