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图纸,一张是木质的钻床,分为横钻和竖钻,竖钻可以用来给木板钻孔,而横钻,就可以给一根长一些的木料进行钻孔,比如制作算盘珠子的圆木。
这种钻床结构简单,脚踏板通过几根皮带,连接着钻床上面的一块圆板,而圆板上固定着金属钻头,踩动脚踏板,圆板快速转动,带动钻头,就可以一点点地在木头上进行打孔——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孔径的要求,更换不同尺寸的钻头。
第二张是用于木料切削的车床,同样使用脚踏踏板带来的动力,不同的是,转动的不是钻头,而是等待切削的木料。
这种车床使用前,将木料固定在转盘上,脚踏板踩动时,转盘带动木料旋转,而切削的刀具就放在木料的一侧,操作的族人可以将这些刀具小心地推向木料,就可以完成切削工作。
第三种就是磨床了,依然使用脚踏动力,磨床最明显的是有两个圆盘,一大一小,脚踏板带动大圆盘,大圆盘上面用皮带连接着小圆盘,小圆盘则是一块表面粗糙的石头,转动时,可以将需要打磨的石料、金属或者木头进行磨制,达到想要的效果。
另外,那种桶状的大量打磨的器械,也被设计了出来。
熊木看着成了“熊猫眼”但精神亢奋的族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自己昨晚也没有怎么睡得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些器械的事情,还没有什么眉目呢,族长就一下拿了三张图纸过来。
这让熊木不得不感慨,努力在天赋面前,真的一颗粟米也不值。
不过不管怎么说,熊洪族长提供的图纸虽然有些地方看起来并不像靠谱的样子,但大体的思路和原理却是非常清晰的,只要略微修改一下,就能立马制作出来。
木工坊和锻打坊(冶炼坊)同时行动起来,熊木和熊山亲自制作,两天的时间,这几种器械便经过调整、测试,制作了出来。
熊洪看着眼前正在演示的工匠,不由点头称赞。
“真不错,有了这些器械,我们很多耗费时间的东西,就能大大加快制作速度了,”熊洪不吝赞美,狠狠地夸了木工坊和锻打坊的匠人们,“现在,先做一个算盘出来,看一看速度。”
一截直径三厘米、长四十厘米的细木棍,被固定在钻床上,皮带先转动了一下,确定了这根木棍的圆心,并在圆心处点了一个点;随后,操作的匠人缓缓踩动踏板,带动钻头旋转,并接触木棍一端,沿着圆心往里面钻去。
“这种钻法,钻头越长,制作的难度也就越大,我们现在最长只能将钻头伸出二十厘米多一点,再长,钻头就不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了,”熊木的话语伴随着钻木头的“吱吱”声,传到熊洪耳中,“我们这段时间再对这些器械进行改进,看一看能不能钻的更长更深。”
熊洪点点头,这种钻床毕竟是新出现的事物,就算出点问题,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这根木棍两头便被钻穿,钻头的直径正好比穿珠子的柱子要大一点,也就省去了对钻孔打磨的步骤。
木棍钻好后,就放到车床上,这次车床上有四个刀头,一次性可以再木棍上切削出四个木珠。不过并不是一下将木棍切断的,而是留一点,这样就不用对木棍进行调整,可以连续作业。
切削下来的木棍,由于刀头是个箭头的形状,所以相邻珠子之间并不是圆柱状,而是类似于鼓的那种形状,轻轻一掰,这些珠子便掉了下来,随后收集起来,送到磨桶里进行打磨。
而经过抛光、上油、组装之后的算盘,才最终由熊洪交给了熊巫。很快,随着熊巫的推广,这种算盘也成为了部落木工坊,春耕之后的第一件批量生产的工具。
……
凌河两岸的风景在眼前飞速地后退,熊洪感受着甲板上的暖风,心情也是愉悦了起来。
不用操心部落各种工坊的任务进展,也不需教这些族人学会珠算,这些细碎的活,都交给熊巫去办吧。而熊洪这次探索,可谓是一场带着目的的“旅行”。
决定部落的发展方向、保卫部落安全、让族人衣食充足地生活在部落里,这是一个族长应该干的事情,况且现在的熊部落,除了一些很专业的事情,他需要先进行示范,剩下具体的工作,就不用他亲力亲为,底下自然有人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