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好的领导(1 / 2)

不得不说张海客选择香港作为家族新的根据地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单是这里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就足够张家人过上极为前卫的生活。

之前这里的卫生设施遥遥领先于当时的内陆。

张海桐从早上到现在就喝了点水,哪怕只是喝水都觉得恶心。恶心感都快溢出来了,还是没吐出来。

也没什么好吐的。

他又站起来,整张脸都皱起来。

卫生间传来冲水的声音。

张海琪走进去时,张海桐正将双手泡在洗手池里。里面正在蓄水,冷水一点点淹没张海桐的手。

受凉了应该怕冷,但张海桐总觉得这样才能安抚心绪,至少没那么焦躁。

“你真生病了?”张海琪倒是想起张海客讲过,来香港之前,张海桐老发烧。烧的没那么厉害就算了,该干嘛干嘛。烧的厉害了,人就废了。干什么都不行。

张海琪上前。伸手把张海桐从的脸掰过来摸了一下,说:“还真有点烧。”

“族医有没有说过你免疫力低?”

在张海琪的记忆里,除开张海客说过的那些事,张海桐似乎从来没生过病。每天醒的很准时。在南洋的时候,他们的作息相对来说比较规律。

头天晚上睡再晚,第二天张海桐都会准时起床。一天到头好像没感觉到他会累,话少肯干。真想歇了就坐一会喝点水。

厦门的时候不比东北,不仅天气热,还会觉得湿。张海桐胃口不太好,特别喜欢自己兑糖醋水。

这玩意儿好弄,不少小孩也喝这个。最重要的是解暑。

有时候饿了,就去厨房看张海琪做饭没。没做,自己有空,就上手做。做了,他立刻就会准备吃饭。

档案馆刚建立的时候,张海琪忙着档案馆里的各项事务。当时的档案馆还挂在旧政府名下,上下关系疏通也是一门学问。这件事显然只能张海琪去办。其他零零总总的琐碎事,都是如此。

如此一来,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大多数探查任务都是张海桐去办的。

对于张家人来说,任务环境没有恶劣与否的说法。不论如何,都得“熬着”。

两个人都在高负荷工作。

那种艰难的时候,张海桐也没有不舒服。每次回来都是直接睡,会提前讲一声不用给他留饭。

张海琪那个时候只当他累狠了。

后来次数多了,摸出来规律。知道他大概睡个一天一夜就会正常活动。所以提前交代张海侠把饭给他桐叔热着。

那个时候好像也没人说过自己累,没人讲自己病了。很多事根本停不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堆积如山。

这让南部档案馆第一批特务特别能吃苦。大家都是苦出身,在档案馆好歹能吃饱能睡好。糖这种东西本来就奢侈,当时的档案馆还能搞到糖,可见这里的生活水准确实高于当时大部分普通人。

饿太久的人会放弃思考,因为吃饱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大目标。

这也是档案馆为什么收乞丐和贫苦出身的小孩的原因。

但是两个人自己也经常忘记,他俩也不是铁打的。人都是肉做的,哪会不生病。

张家人只是寿命长,不是百病不侵。

关于张海琪提出的问题,张海桐先是往后撤,把自己的脸从张海琪手里拯救出来。这才回答:“族医说我免疫力好的令人发指。”

他泡的差不多了,感觉手有点麻,这才把泡的冰凉的手从水里撤出来,放掉洗手池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