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飒茗按照秀女选秀规格,办了一个小型的秀男选秀,专为大皇女挑选夫君。
秀女选秀都有诸多要求,而且绝不能有婚约,必须是黄花大闺女,给大皇子找夫君,必须没有娶妻纳妾,这是最低要求。
大皇女进了后宫,先去似云殿找的慎贵人,换了一身衣裳出来,又去了皇后的凤仪殿。
就在大皇女离开凤仪殿后,皇后传出风声,要为大皇女选夫。
陛下子嗣稀薄,大皇女身份特殊,也是有几分颜面的,在京城居住的夫人们都卯足了劲。
等大皇女离去,二皇女又找上来了,几位皇女都对这一位母后格外喜欢,真有几分孺慕之情。
“母妃已经跟着女官学完了字,抄了宫规,儿臣想让母妃在长春殿多待几日。”
二皇女找上燕飒茗,不是为容嫔求情, 而是做了容妃的好大儿,想让容妃在长春殿多关一段时间。
“皇儿过来,此事容嫔可知。”
“母妃她是愿意的。”
皇宫现在太可怕了,大皇子和太子没犯任何错,被父皇关在明哲殿,母后的未央殿每日都有太监被拉出去吊在城门,又遇上大姐姐选夫。
每一件,都够母妃被宫里的聪明人算计个几十遍,现在出来,那太危险了。
容嫔学字开悟后,也是跟女儿一般想法,对女儿说的主意,也觉得十分不错。
她们母女势单力薄,在后宫之中没有人手,她又不聪明,不如躲在长春殿里等到风波平息。
皇后掌后宫之事,被关在长春殿以来,从没有亏待过她,偶尔还有超出份例的东西送来,容嫔待了几月,也待得住。
“那本宫便赐下《论语》一部,容嫔就在长春殿与女官潜学《论语》。”
“儿臣替母妃谢皇后娘娘恩典!”
母后慈爱,不问缘由就应了下来,二皇女想着,自己日后一定要好生孝敬母后。
等二皇女离开,燕飒茗就在想,官家子嗣中,单拿皇子皇女的质量相比,皇女似乎比皇子更为优质。
大皇女亦不是官家亲子,也有敢为天下人先的勇气,二皇女更是苦心为她母妃谋划。
三皇女与四皇子龙凤双胎,燕飒茗听宫中传闻,似乎也比她那哥哥聪慧。
在这个世界,也是好运,碰上了官家为父皇,不再局限于深宫内院。
这事,燕飒茗还是与官家说过一声,长嘴是拿来用的,不是等着以后有了误会,百口莫辩。
“二皇女,这孩子不错,听骑射先生和武打先生说,她亦是学的不错,学文不成,可理学的不错,明是非,懂大局,三皇子不如她。”
有三皇子一人,昭明帝有时还反省,是教子不当,先后听到大皇女和二皇女所为,又觉得,这事只怪三皇子。
“二皇女纯孝,得空便过来陪伴本宫,本宫也是心之欣喜,官家不如赏她一次。”
“容嫔和慎贵人教女有功,便晋她们一级,为容贵嫔和慎嫔,此事,梓潼下旨。”
大皇女和二皇女两人可作子女表率,背后也无母家支持,昭明帝为两人晋位置,不用过多考虑。
“官家有令,本宫这就让女官拟旨,加盖凤印。”
嫔位、妃位都有定数,两人提上去就占了一位,如今后宫嫔妃还是太少,官家子嗣不丰,不如立个典型。
也让那些嫔妃明白,在她手下,争宠是没有出路的,要想晋位,只有生孩子和教养孩子。
“梓潼安排就好,这些都是杂事,不必放在心上,眼下还是看明日大朝会,朕已当将大朝会时间向后推了一个时辰,梓潼可还有疑问?”
燕飒茗发现,官家真是难得的帝才,一人抵抗世家千军万马,还能将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
单看每个动作,都觉得摸不到头脑,纵观看下来,确实有他的道理。
这次一定要让自己参与大朝会,肯定是憋着坏了,不知道哪位大臣又要遭殃。
“官家就直说吧,让本宫怎么做,这朝堂上的事,本宫不懂。”
梓潼这样做人坦荡,那些大臣个个都是如此,就用不着他操心,哪怕是直面骂人,昭明帝都觉得也好。
“梓潼明日看朕动作,要是有这个动作,就将他送去高公公处,若是这个动作,让他回家自己吃自己。
此外,若有梓潼看不惯的,也一并处理了,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前朝少几个多几个大臣并不影响。”
从前,帝是真没有小皇后这样身份的与他打配合,现在发现,有人配合之后,一加一远大于二。
见小皇后一直不说话,昭明帝再强调一遍。
“梓潼若是有别的担忧,都可放下,一应骂名,朕全力承担,世人只会认为,梓潼乃是傀儡皇后,受朕逼迫,不得不如此。”
小皇后年纪小,对名声这件事还是较为看,重昭明帝虽然教了她许多,也怕小皇后想不开,早就想好了主意,不会让这些骂名背在小皇后身上。
就如皇宫之中,大小主子和宫人一致认为,小皇后大多数行为是自己逼迫,而不是出于她本心,这就是昭明帝有意维护。
那些嫔妃或许会认为小皇后脾气不好,性子直,不顾后果,但现在不会认为诸多事情是小皇后自己决定的。
“官家不必如此,本宫是皇后,自当承担皇后之职,与官家携手共看天下。”
昭明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燕飒茗有时也看不透,不过只要她是皇后一日,昭明帝就会维护她皇后的地位。
前朝水很深,像官家在皇宫中的手段一样遮掩,那反而落得下乘,不如直接奠定一个皇后不好惹的基调。
燕家远在西北,而且数代镇守边关,只要不是造反都不会有事。
母家不用操心,自己也不会有孩子,那么稳坐凤位,还有官家在后撑腰,燕飒茗没有软肋,敢于直面所有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