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贞观号(1 / 2)

经过罗窦和几个部落首领的叙说,僚族人并没有任何反对,毅然决然的去建造自己的居所。

曾经的僚族人,在山间搭的都是草屋或者山洞。

而如今,他们建造的全都是木屋,不少僚族人都满意的很。

有一部分僚族妇人已经住进了居所,一边打扫一边觉得未来的日子有盼头了。

如今有粮食,有屋子,是他们想象不到的。

还以为投降了,他们这辈子只能做奴隶,然而相反,他们不仅没有做奴隶,更是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这房子看上去就比那些草屋和山洞好得多。

一连半个月,僚族人都没有出现在潮州城。

之前议论纷纷的百姓,也几乎忘记了有僚族人这件事,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当中。

不过对不断冒出来的新机构都好奇无比。

或许不是忘记了僚族人,而是如今潮州城改变太大,议论的方向都变成了新机构了。

就比如邮局、街道办事处等等。

新建的潮州特区邮局,是建立在顺丰镖局的基础之上,对于特区的百姓价格更低廉,而且更快捷。

至于街道办事处,也是专门解决百姓困难的。

也就是一个为百姓办实事的部门。

按照李承乾的意思,街道办事处不止要及时解决百姓的难处,办理户籍什么的都由街道办事处来办理。

新的潮州特区户籍调查正式开始了。

“太子殿下这户籍调查一时半会儿根本办不完,而且还要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在牌子上雕刻人像,这......难度太大了。”如今身为街道办事处的黄定苦恼的说道。

感觉按照太子殿下的思想去办,光一个潮州城都很难。

何况如今还有十万僚族人。

李承乾瞥了眼黄定,毅然决然道:“如今潮州成为了特区,那么就要有特区不同之处。户籍普查和办理身份证明是重中之重,而且特区百姓想要去其它地方,必须要申请回乡证明,其它地区的百姓来特区,也是需要申请。”

“申请选项游玩、经商、工作。”

“这样才能分清大唐内陆百姓和特区百姓的区别,更利于管理特区。虽然现在麻烦了点,可这身份证明基本上是五年一换,对于你们而言,并不是天天如此忙碌,怎么?朝廷发你们的俸禄是让你们天天吃白饭的吗?”

对于下面这些官吏习惯性的懒惰,李承乾非常不满。

而且办事的效率太低了。

如今有了街道办事处,提高了为百姓服务的效率,而且还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百姓。

对于百姓来说,会增加对朝廷的好感。

黄定都快哭了,说要办理身份证明,如今接到办事处每日排队的百姓数不胜数。

忙都忙不过来,而且还要画像。

整个潮州城的画师都聚集在了街道办事处,可还是抵不住百姓们人多啊。

“太子殿下,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这件事要徐徐图之,如今每日排队的百姓都有数千之众......”黄定后面的话没说,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实在是忙不过来。

不止是画师,后面的木匠也是忙得飞起。

小小一块牌子,又要划拉的一模一样大小,还要在上面雕刻,常常一块牌子制作就需要耗费雕刻工匠半日功夫的时间。

也就是一个雕刻工匠,一日只能制作两块。

二十来个工匠一日只能制作四五十块这身份证明的牌子。

整个潮州城数千百姓,加之还有僚族十万人,这恐怕要几年的时间。

李承乾沉思了片刻,随即道:“那就多招募工匠,召扩临时外编,如今在的工匠就全部改为事业编。”

对于外编和事业编,黄定这段时间也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就跟官员和吏员是一个意思。

听见李承乾这么说了,黄定再如何,也只能点头应下。

等黄定离开后,李承乾看了眼下面送上来的资料,旁边的纥干承基提醒道:“太子殿下,今日贞观号战船下水,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贞观号,是李承乾给大唐第一艘巨大战船取的名字。

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原定半月前下水的贞观号,今日下水。

疲惫的伸了个懒腰,起身道:“拿走吧,这件事才是最关键的。”

“喏。”

纥干承基,立马让人准备了马车。

一个时辰后。

距离潮州城百里的一个村落。

从远远的地方看去,就发现了这个村落之中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造船厂。

“太子殿下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原本围观贞观号战船的百姓,纷纷都将视线望向了驶来的马车上。

吁~

马车停稳。

李承乾走下马车,第一眼是看见造船厂的工人,领头的便是阎立德。

再看看远方准备下水的贞观号战船。

确实,比以往的那些货船都要大,只是跟后世的那些轮船比起来,顶多就是一个孙子号。

但心中的想法可不能说出来。

贞观号变孙子号,这要是传到李世民耳朵里,一顿玉带抽肉是逃不掉的。

“太子殿下。”阎立德脸上一直带着笑,对李承乾拱手道。

李承乾轻轻‘嗯’了一声,走上前:“免礼吧。”

听见他不咸不淡的声音,阎立德原本堆满笑容的脸瞬间僵住了。

怎么感觉太子殿下似乎不太满意贞观号?

当然,阎立德第一想法肯定不是李承乾不满意这艘巨大的战船,而是这名字。

虽然名字是李承乾取得,可谁不想这第一艘战船取自己的名字。

想到此,阎立德也说不了什么。

只能跟着李承乾来到了贞观号战船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