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听了,也许会很不高兴。”
朱元璋闻言微笑道:
“枫林先生说笑了。元璋以微末之身起家,这辈子听别人说过的难听话还少了?”
“忠言逆耳,元璋向来知之。请枫林先生但说无妨。”
朱升点了点头,道:
“那老夫就直说了。”
“总管能在三年间以布衣之身拉起偌大一支兵马,还攻克了金陵,是绝对的当世奇才。”
“但总管也是因这出身,有一个最大的弱点。”
说到这里,朱升微微放慢了语气,目中精芒闪烁。
“总管,您身边幕僚虽多,却并没有真正的自家人!”
朱元璋身体一震。
这句话,的确说中了朱元璋内心中的担忧。
徐达、李善长、常遇春、花云、邓愈、汤和……
这些人能力都非常出众。
但问题是,他们并非朱元璋的“自家人”。
他们一来不是朱元璋的姻亲,二来不是朱元璋的血亲。
谁能保证他们的忠诚?
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暗中和元廷、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联系,甚至生出自立门户之心?
刘邦当年起兵时,有老婆吕雉的娘家人吕泽、吕释之。
赵匡胤起兵时,有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
即便被其他人背叛,刘邦、赵匡胤都能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力量。
朱元璋呢?
很可惜,他没有!
他没有任何一个姓朱的血亲能帮他掌握兵权或者政权。
妻子马氏那边更是早就人丁凋零派不上用场。
看似繁华盛景,实则烈火烹油。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猛地站起来,长躬及地。
随后,他恳切地对着朱升开口:
“枫林先生之言,正是元璋夜不能寐之弊,还请先生教我!”
朱升见状,原本有些紧张的内心松了一口气。
这位老先生其实也有点担心。
若朱元璋气量狭小,朱升刚刚这番诛心之言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朱升苍老脸庞带着笑容,犹如一名正在教诲后辈的长者,缓慢开口。
“老朽能给总管的建议就是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才道:
“就这些,没了?”
朱升哈哈一笑,道:
“其余些许小事,以总管之大才,自然能随着时间解决。”
“朱升一个山野昏聩老朽,能斗胆在总管面前说些老糊涂的话而不被怪罪,便是缴天之幸,哪里还能说三道四呢?”
朱元璋愣神几秒,眼神中露出浓浓感激之情。
“枫林先生,虽非我朱元璋血亲,却胜似家族长辈矣!”
大元世界。
皇太孙铁穆耳有些疑惑地开口。
“皇祖,这朱升和朱元璋之间的话,怎么有些不清不楚?”
在铁穆耳看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的确是解决了朱元璋和外部其他势力博弈的问题。
但后面那个最关键的“没有自家人”问题,为何朱升却只字不提?
经过一个月养病,已经基本痊愈的忽必烈狠狠地瞪了一眼铁穆耳。
“答案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连这都看不出来,你还当什么大元的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