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交易(二)(1 / 2)

新官路商途 更俗 3351 字 5小时前

“也是这次要将卿钰软件合并到新的宏亚科技之中,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背景调查,才发现范晓卿、宋钰这两个人一直跟星源那边眉来眼去,打着脚踩两只船的主意。韩书记最痛恨这种二五仔,正好税务部门收到卿钰公司涉嫌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的举报,就批示严厉处置!”

刘柏接到林杰的电话,他人正好在星视科技园,考察宏亚pc产品研发中心的选址,等郑仲湘、林杰赶到科技园,就赶到星视通讯电子大厦见面。

韩明晓之前也没有跟刘柏明说范晓卿、宋钰夫妻俩,是在得知要合并到新集团之后,才起了三心两意跑去跟星源那边勾勾搭搭的。

那样的话,无疑是坐实他安排卿钰公司参与合并是别有用心,这才让范晓卿、宋钰心生畏惧,想着谋脱身退路的。

刘柏也是假装全信了韩晓明的说词,这时候原封不动的将韩晓明的说词转告郑仲湘他们。

陈逸森常驻秣陵,主要代表星视跟各方联络,但之前也仅知道卿钰软件涉嫌偷税漏税被税务部门立案调查,从这一次合并撤出,却没有想到背后涉及这些问题。

当然,在场没有几人是蠢货,刘柏转述韩晓明的说词,他们都是听听而已:

什么叫眉来眼去?

范晓卿、宋钰夫妻俩都跟萧良是四年大学同窗,谁不知道?

以前偶尔有接触联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卿钰软件之前被查,他们还以为别人举报,现在得知是韩文松下狠手,什么情况还不清楚吗?

明通电子与宏亚合并组建全新的宏亚科技,为什么要将卿钰软件等三家小公司带进来,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真以为这三家小公司参与进来,能对新宏亚科技的实力有多大增加?

还是说虞晓薇从明通电子辞职退出来,大家真以为明通电子彻彻底底是刘柏他个人的了?

这三家小公司,要么是刘柏的人,要么是韩晓明的人,只不过在整个盘子里所占的股份比例很低,范晓卿等人的能力也确实不多,其他家才没有吭声罢了。

陈逸森与郑仲湘、林杰、袁可飞对望了一眼,听过刘柏的说明之后,都大体能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九月以来韩文松与萧良发生激烈的冲突,令其在江省的地位不再岿然稳固,范晓卿应该畏惧这时候合并进宏亚科技,非但得不到真正的好处,还有可能卷入难以预测的凶险之中,这才起了异心想暗中投告萧良?

只不过为何消息走漏,迫使韩文松不得不痛下杀手,郑仲湘他们猜测韩文松能在秣陵立足,必有其过人之处,也不是全凭韩家这棵大树的荫庇。

也是因此,萧良为了保范晓卿,才在新荣公司执行董事推荐这事上,对他们做出妥协?

“可能是范晓卿家里谁求到萧良那里,也可能范晓卿确实早就被萧良收买过去,以便盯着韩书记那边的一举一动,”

郑仲湘没有直接跟刘柏说星源那边给他们开出的交易条件,只是顺着刘柏的话说下去,说道,

“我们下飞机刚坐上车,林杰突然接到熊志远的电话,希望我们这边能出面劝一劝韩书记,对这么一个小角色网开一面,不用太计较。”

“郑先生你也知道的,韩书记对身边出现这种人是最痛恨的。我回去后跟韩书记提一嘴,但韩书记那边会不会松口,我可不能保证。”

由于韩晓明、邵俊刚不会把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跟他说,刘柏也不清楚察觉到有问题时,范晓卿、宋钰夫妻俩跟星源到底勾结有多深,但也清楚郑仲湘跟星源的关系,肯定没有亲密到无偿出面帮着这种忙的地步。

因此,他也就随口敷衍两句。

郑仲湘点点头,说道:“我们也是突然接到这样的电话,觉得很奇怪,先了解一下情况;这事确实还是要看韩书记的态度。”

鉴于萧良与韩文松上个月初刚撕破脸,双方肯定不愿意坐下来面对面谈判交易,萧良这才会让熊志远找林杰联络这事。

说到底他们就是一个中间方,没有道理他们拿下所有的好处,却要韩文松那边无条件的放范晓卿一马——就算是郑家,也不可能对韩家做到这么强势。

刘柏短暂停留就告辞离开,郑仲湘这才将星源那边的交易条件告诉陈逸森、袁可飞。

“啊,就范晓卿这么一个角色,有这么重的分量?”陈逸森下意识就觉得萧良那边开出的交易条件,远远超过范晓卿这么一个小角色应有的价值,惊讶说道。

林杰没有办法说什么,陈逸森这话说得好像他跟星源有什么秘密交易似的,毕竟他是代表星视出任执行董事的人选。

袁可飞却觉得没有什么好疑惑的,说道:

“九月以来萧韩之争,秣陵这边都说韩文松是被萧良破了金身,而范晓卿这么一个小角色,又在这时候跟萧良眉来眼去,才叫韩文松格外痛恨。萧良应该非常清楚,不拿点有足够分量的筹码,是救不下范晓卿的。当然了,萧良很多地方让人不喜欢,但也有一点要肯定的:就是他跟郑先生一样,对身边人还是很慷慨、够意思的。我一直想从蜗巢科技挖些研发人员过来,但就是挖不动,没有办法。”

袁可飞虽然将他捧了一下,但郑仲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新鸿臣的合并方案,不仅要得到鸿臣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还要得到香港证监部门的批准,因此他们现在也都了解到新鸿臣接下来的股权结构。

以何雪晴、顾培军、纪红群、徐立桓、申政、谭兴等人为首、一开始就追随萧良创业的管理层,最终会在合并后的新鸿臣里,持有高达20%的股份(这个比例要比萧良个人持股高出一倍),预估市值将高达一百亿港元——这样的慷慨程度,是他有所不及的。

星视早初的创始团队,仅有陈逸林、周培薇、林杰以及后来加入的袁可飞等有限数人获得少量的股份,不像南亭集团是几百人规模的中层管理都得到了授股——何雪晴、顾培军等个人得股不是特别高,而是整个管理团队受益范围要比星视广得多。

而到星源时代、蜗巢科技,萧良更是进一步将骨干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都纳入股权激励范围。

据说王驰鹜、周怀钧等蜗巢科技首席科学家层次的人物,今年八月初第一次直接授股,价值就高达两千万,确实不是他们开出一两百万年薪,就能随便挖过来的。

甚至他们从海外引进回来的一些高级研发人员,对蜗巢科技那边的待遇很是蠢蠢欲动。

现在袁可飞头痛的问题是:

萧良过去这么长时间里,往蜗巢科技累计砸入逾五十亿的研究经费已经极其惊人了,更恐怖的是在新鸿臣的合并方案里,萧良进一步披露了他对总计高达八十亿套现资金的用途说明:

到时候会有五十亿直接补充进蜗巢科技,确保未来五年蜗巢科技每年研究经费投入,从九九年的二十亿,确保提高到三十亿以上。

剩余的资金的几项用途,萧良这次都做出声明:

对即将成立的东洲大学进行捐赠、补充盈投科创风险基金的资金不足,以及参与天海精工的增发融资等等。

总之,这些资金这次套现出来,萧良主要还是进一步加强星源系的研发体系,不是随随便便用于其他领域的冒险扩张或个人消费。

香港证监部门不会支持随随便便的套现行为,投资人也需要萧良对减持资金做出明确的说明,防备新鸿臣的合并仅仅是萧良的金蝉脱壳之计。

如果萧良将来安排这些资金用途,有违他此时的公开承诺,投资人以及监管部门是可以进行追责的。

袁可飞他们也不会随便怀疑萧良的公开声明。

而从现代电子海外运营权合作浮出水面以来,蜗巢科技并没有等最终棋子落下,上个月就已经着手组建系统开发、结构设计、器件堆叠等一系列与手机产品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实验室。

袁可飞怀疑蜗巢科技未来每五年,每年新增十亿以上的研发经费,将主要用于这些方面。

大家都很清楚,蜗巢科技每年开销的研发经费,包括跟高校的联合研发,大头还是人员薪资。

以往蜗巢科技的研究领域,跟星视通讯电子没有太多重叠的地方,袁可飞还没有感受到什么威胁,接下来蜗巢科技将直接进入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技术开发领域,跟星视通讯电子此时的重点工作直接重叠,他真就头痛了。

不仅仅是蜗巢科技在相关领域,十倍于他们的研发投入,很可能短时间内就会超越他们目前所掌握的手机产品技术及开发能力,还有一个头痛的,就是如何遏制他们的中高级研发人员,往蜗巢科技流动?

现代社会没有人身依附之说,两家相邻的科技公司,一家起薪就要高出50%,还有股权激励,星视凭什么拦着不让有能力的人跳槽去蜗巢科技?

说实话,一定程度上他还要指望蜗巢科技能有所克制,不要赤裸裸的大肆从他们这边挖人。

郑仲湘这次与林杰赶到秣陵,主要也是针对萧良在新鸿臣合并方案里的声明,探讨可能对星视不利的地方以及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