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总成绩能有多少?”
“破亿应该是没问题,再往上很难了。”
若只是破亿,片方也就能分三千到四千万,成本加上宣发也能有两千五百万往上,再刨去各种路演、杂费,真没能赚什么。
唯一值得庆幸,有个酒类品牌投了一笔赞助费,这个算纯赚。
纠结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李元青安排道。
“那就去戛纳卖片,能卖多少卖多少,这个系列间隔时间太短,粉丝基础不够,就先暂停。
把《大人物》先拍完。
反正给谢苗的安排就是不停尝试,只要他还在能打之年,就只能多打几部,打出一个爆款出来!”
有些时候真得信命。
李元青不是神,不可能每次拔升个人命运都能成功,他自身要是不够努力,也接不住富贵。
谢苗努力吗?
他觉得自己也很努力。
吴晶跑遍几十个城市,他也仿照同样方式,从沿海至内陆,票仓城市一个不落!
国内跑完又飞去戛纳。
青奕公司给他安的“李连杰接班人”被讹传成“李连杰之子”,他做完澄清之后又披着“接班人”的皮与那些外国人热情交流,展示拳脚功夫!
还不是为了能多吸引一些观众,卖高一点版权。
身心俱疲但却不能停。
动作演员打不出爆款就只能转行做幕后武指,他觉得自己还能打,就得拼命!
留在戛纳的国内记者,为谢苗准备的版面不多。
他们都在关心侯孝贤今年带来的《刺客聂隐娘》。
这片子首映之后反响非常棒!
场刊评分再现当年《寄生虫》3.5的高分。
更重要的是,没有对手!
《寄生虫》还能和《爱》斗得有来有回。
《刺客聂影娘》场刊第一毫无争议,甚至它在预测博彩网站的赔率也最低!
当然,也不是没有争议。
该片美学风格独树一帜,窄画幅、长镜头、美不胜收的美术与摄影,充满古典雅致的东方韵味,是侯孝贤个人导演风格的集中展现。
但导演过分化繁为简强调意境,导致影片叙事简陋,而且鉴于影片的时代背景,有些国外媒体观影时感觉云里雾里,评论该片“晦涩难懂”。
李元青和刘奕菲今年都没去戛纳。
因为《看不见的客人》被魔都国际电影节预定展映,雅各布比任重轮来的时间晚了些。
虽然没去,记者还是想要询问他对《刺客聂隐娘》的看法,万一真收获了一个大金棕榈,这就是国内第三个了。
李元青想不评价都难。
原因是马伯庸就《刺客聂隐娘》的影评爆发了一场口水战。
“这影评写的太牛了,能强烈感受到作者隐在文字背后的呐喊,我决定不去看了。另外说一句,华国很多导演差的恰恰是把一个故事老老实实讲顺的传统叙事能力。”
这段话说的对吗?
很对,但却是句正确的废话。
侯孝贤是哪个年代的导演?他拍的也是文艺片,你用“把故事讲顺”的标准来看待他的电影,就像逼着一个数学博士只用加减法算出一道微积分一样,能加出来吗?能啊,加到极限次数不就行了。有意义吗?没意义啊。
所以业内专业影评人都对马伯庸的话表示反对,但观众很支持,他们也看不惯第五代导演非要把一个简单故事扭来捏去,最后弄成看不懂的样子。
美其名曰。
“这才是高级审美,这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