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可以吃,而且刘萍在这里,杨雄一家也在,加上刘金娥和刘玉娥姐妹俩。
在这窑上还是有人照应的,张建国并不是很担心。
何况大舅和二舅也在,小姨住在这里,比别的地方更合适。
小姨搬家的时候,大舅二舅也来了,大舅给偷偷的送了一块肉,二舅给拿了一些鸡蛋和红糖。
张建国从窑上端来几盘菜,小姨又炒了一点肉和鸡蛋,一群人就在这里吃了顿饭。
吃饭的时候大舅,特别不好意思。
一直说自己没用,委屈了妹妹,二舅也叹气,说事已至此,就不要再多说啥,好好过日子,把病养好才是最重要的。
“大哥二哥,你们也看到了,其实我这日子过得不差,我也有活干,能赚钱能养活孩子,我离婚了,说不定比以前过得更好……”
何桂芳眼睛红红的,但是内心却无比坚强。
何平看了一下她床上的被子,崭新的厚厚的新棉花,今年是冻不住她们娘俩。
她家还有粮食,还有鱼干,还有肉,还有一辆自行车。
现在一看这日子也还能过,何平他们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日子再难,只要有希望,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想一想这也都是玉芳和建国,雪中送炭呀。
搬家的时候,刘金娥和刘玉娥,以及杨雄的老婆都来打招呼。
特别是刘玉娥,知道何桂芳是张建国小姨的时候,那眼神都亮了许多。
她心底也藏着秘密,她喜欢张建国,虽然何大丫说的话也记在了她的心里。
但是她一直没找到机会呀,就是想隔层纱也没那么容易。
她也是要皮要脸的人,从来就没有想过,怎么去勾搭一个男人。
这个她真的不会,没有人教她。
她能想到的,就是跟张建国的亲戚朋友搞好关系,回头让他们帮着牵线。
特别是像何桂芳这样的身份,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刘玉娥对何桂芳,那热情的不得了。
张建国也没在意,他忙着叮嘱刘桂花和刘金娥,说是自己的小姨身体有病。
一定要按时提醒她煎药吃,每次煎多少药,每个星期喝多少药,都是定时定量的。
自己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她,希望住在她身边的这些人,也能帮着记一下。
刘金娥和刘桂花,基本上都是受了张建国恩惠的人,平时巴不得有什么事儿,能帮一下张建国。
现在这样动动嘴皮的事儿,就能帮到张建国,他们自然是满口答应。
刘金娥甚至还特意跟妹妹说了一声,说是张建国的小姨,身体不好,平时有啥事儿她们多照应。
另外人家每天要喝药,厨房里有火,大不了到时候帮她煎药就好。
他们也不能帮张建国做什么,对他的小姨好一点,就算是她们的一点心意吧。
这些人的心思,是何桂芳没有想到的,她发现到了窑上,她过起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