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年微微抬起下巴:“你姓伊,叫什么?”
唐云道:“伊重九。”
“哼,一听就是个乡巴佬。”
只有泥腿子出身才会这么取名。
董嘉年继续踢着路边的石子,别别扭扭道:“那个……对不起,还有,谢谢你。”
唐云笑了笑,转身挥了挥手:“不客气。”
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董嘉年的视线里。
士兵也不催促,等瞧不见唐云后才笑眯眯道:“董公子,走吧。”
……
次日清晨。
城门口的粥棚照常搭建起来。
这里并不清冷,反而来了很多人,有面色蜡黄的,也有来瞧热闹的。
这些人叽叽喳喳聚在一起,却没有一个人上前。
举着勺子的衙役大喊:“放粥了!快来领粥!”
她扯着嗓子喊了大半天,周围的百姓只看着,并不上前。
不理会无助的衙役,百姓们继续低声议论。
“你家中不是断粮好几天了?怎么还不去讨粥?”
“你怎么不去?”
“我还要命呢,之前去讨粥的人都被打杀了,我亲眼瞧见一个活生生的人被打得血呼刺啦的,哪里还敢去讨粥。”
“可是那个伊千户不是把那些做坏事的兵都砍头了吗?现在应该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吧。”
“既然不会,那你怎么还不去领粥?”
那人站在原地不动,她悄悄扫向粥棚附近的士兵,咽了口口水:“我先看看情况。”
不远处,被唐云唤来维持秩序的李三娘疑惑道:“什么情况?”
周玫道:“因为之前的事情,现在慧县的百姓都不信任官府。”
“那怎么办?”李三娘问。
“没事,千户大人已经安排好了。”
周玫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牵着一个戴帷幕的年轻哥儿挤开人群,径直走向粥棚。
终于来人了,衙役松了口气,连忙给两人盛粥。
端着粥,中年男子眼泪一颗颗砸落在粥里,他紧紧抓着年轻哥儿的手,不住道:“谢谢,谢谢。”
何三郎紧紧回握:“爹,会好起来的,咱们慧县来了个好官。”
中年男子重重点头:“嗯。”
见到两个男子顺利领到粥,那些士兵并没有粗暴上前阻拦,围观百姓再次窃窃私语。
这时,初九带着他家里人从城外走进来。
若说何三郎和他爹虽然瘦弱了点,但收拾还算齐整,但初九一家就截然不同了。
他们面黄肌瘦,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手上、脚上还有干掉的泥点,脚步虚浮,缩着肩膀走到粥棚前。
衙役二话不说开始盛粥,每人一碗。
“哗——”
围观百姓们一瞧,这一家子绝对做不了假,顿时一窝蜂挤向粥棚。
“给我来一碗!”
“我也要!”
恰在这时,突然有一伙士兵动了。
刚围过来的百姓顿时应激,立刻四散逃跑:“官兵又来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