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掰着手指数起来,“王嬷嬷和二叔婆她们前两天做了几大筐的糍粑,用芭蕉叶包的,可香了,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姐姐一定喜欢。”
“还有熟粉糍粑,花生芝麻馅的,又糯又香。还有糖糕,白糖、黄糖的都有。”她继续说道,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说得她自己口水都要流了。
“马蹄粉一人一碗,用热水冲,也好吃。”巧巧也凑过来,补充道,她的声音里透着一丝馋意。
“熙姐姐快去,巧巧刚吃了一碗,现在又饿了。”巧巧拉着景春熙的手,摇晃着,一脸期待。
“又不过节,怎么那么多好吃的呀?”景春熙很好奇,一面梳头一面问,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
“怎么不是节?今天七夕,妈祖庙会有活动呢。鬼节的活动也一直延续到七月十六,岭南除了过年,过得最大的就是鬼节。”景明月一副还不睡醒的样子,把脚伸下床吊着,还坐着打了个盹。说话的语气有点冲,像是有点起床气。
看景春熙诧异地看着她,景明珠又说,“你看着吧!待会儿王嬷嬷肯定又要招呼人一起包粽子或是蒸糯米饭。”
“王嬷嬷最好了,看到村子里有人做什么好吃的,回来她都会跟我娘学着做,家里天天都有好吃。”巧巧提到她娘的时候,捂着嘴巴笑,但一会儿又说,“我娘现在带聪聪没空,但总会把那几家的婆子、媳妇儿都叫来一起,热闹得很,做什么都是整筐的。”
巧巧说的时候指了指后院,景春熙知道她说的是二叔婆那几家。后院里果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似乎大家都在忙碌着准备什么。
“现在三舅舅领着他们一起种红薯,一起卖红薯粉,日子好过多了,不缺那几口吃的。”景明月站起来一面扣衣服,一面解释说,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仿佛对家里的变化感到欣慰。
景明珠虽已接近五岁,但讲话还是有点稚气。她昂着头,有点小骄傲说,“他们现在也会请我们家去吃饭,杀猪也会送猪肉过来。”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似乎对这种邻里之间的友好往来感到很高兴。
“那是明珠嘴馋了吧?还惦记着人家的吃食呢!”被表姐牵扯了一下头发调侃,景明珠也不生气,摇了摇头,“才不是,姨娘说几家都得了我们家的好处,念着祖父、祖母的恩呢!有来有往才好,总不能一辈子都吃我们家的。”
说完昂起头,还一副理所当然,不肯吃亏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对了,瑶瑶姐和瑾姐儿都记着你呢!明珠还记不记得她们?”景春熙想起以前的事情,忍不住问道,她看着景明珠,眼神里带着一丝好奇。
“记得呀!”景明珠想了想,又摇摇头。“我只记瑾姐姐,才不记瑶瑶姐,她老跟我抢东西。”她嘟着嘴,一脸委屈的样子,想想以前的事情还挺生气。
“小小年纪还记仇呢。”景春熙又扯了一下景明珠的小发髻,用一种宠溺的口吻。
景明珠不服气地晃了晃脑袋,“她坏!”
想起了瑾姐儿以前说景明瑶喜欢妒忌,喜欢说怪话,喜欢和人攀比,景春熙当时还不太相信,还以为是小姑娘间玩闹后有什么意见。
但是这话从出京城时才三岁的奶娃娃嘴里说出来,而且两年后她记忆犹新,那肯定是事实,也让景春熙对远在青山庄的景明瑶产生了些许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