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李健群、濮存昕、梁左和李诚儒在旁边瞧乐子。
这货也笑得不行了,“没想到优子还腼腆上了。”
李健群揶揄他道:“你当谁都跟你似的,没脸没皮都成习惯了。”
“你说得对,我无言以对。”高远举手投降。
濮存昕和李诚儒都笑了起来。
李诚儒冲濮存昕努努嘴。
老濮会意地点点头,表示没错儿,他俩是男女朋友关系。
李诚儒了然,心说男才女貌,倒是一对璧人。
王好为给葛优说了一段儿,然后继续走戏。
葛优的表现只能算及格,虽然敢于同邱沛宁对视了,但台词仍旧说得磕磕巴巴。
时间转瞬即逝。
一下午,愣是连机器都没打开过。
王好为这会儿有些急躁了,顾颜这个角色立不起来,整部片子就垮了。
她又把葛优拎到一边,说道:“来来来,我再给你讲讲……算了,远子,你给优子讲讲!我跟他就掰扯不明白!”
“诶,来了!”
高远颠儿颠儿跑过来,对王好为说道:“导儿,您先甭着急,我知道优子的问题出在哪儿,要不咱今天先收了吧,天儿也不早了,回去后我跟他聊聊。”
王好为叹声气,道:“也只能这样了……大家伙儿都有,收拾器材,撤了!”
剧组呼呼啦啦开始撤场,把拍摄器材搬到车上,大家乘坐面包车回北影厂。
葛优坐在最后排座位上,他困惑、郁闷、心情低落,两眼无神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高楼大厦,一路上没言语。
车子开进厂停稳后,门打开,大家鱼贯而出。
葛优蔫头耷拉脑地走下来。
高远拍拍他的肩膀,道:“找个地儿喝一杯?”
葛优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天儿太热了,吃点啥啊?”
李诚儒走过来说道:“出大门左拐,刚开了家烤串店,老板是新江人,羊肉串烤的味道好极了。”
高远眼睛一亮,急不可耐道:“走走走,烤串去,我请客。”
他重生回来后还真没吃过烤串。
一是因为这年头儿做生意属于投机倒把,没人敢明目张胆地开店。
二是牛羊肉属于稀罕物,定量供应,当然只限于汉民。
你要是去牛街,还是能买到牛羊肉的。
但烧烤摊子找不着啊,这年头儿还不流行吃烧烤呢。
高远要请客,哥儿几个都不太好意思去,也都清楚高远找葛优有话说。
他招呼诸位道:“都甭客气了,大家能聚在一起就是难得的缘分。再者说我也需要跟大家伙儿一起交流交流,给个面子吧。”
濮存昕率先响应道:“那成,我们就不跟高老师客气了,走着吧,烤串去。”
葛优、李诚儒、杨立新、谢园,梁左,外加一个张新民跟随高远一起往厂门口走去。
李健群一瞧,遂拉着王好为、张金玲、邱沛宁还有方舒追了上去。
“走,不吃白不吃。”
王好为乐了,道:“高老师是大款,宰他一顿吃不穷他。”
方舒问道:“高老师很能挣吗?”
王好为笑道:“这你就得问健群了。”
李健群低声道:“他一个剧本能卖三万港币。”
方舒:“……万元户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万元户这个词已经逐渐流行开了,尤其是山东、江浙沪一代,已经诞生了很多通过辛勤的劳动率先富起来的人。
后世有个准确的换算标准,当前的一万块钱,相当于后世225万元整。
可见其购买力之强大。
一行人来到烤串店门前。
高远见这是间平房,如李诚儒所说,老板是个留着八字胡,头顶花帽的新江大叔。
一个两米长的烧烤炉子里面木炭噼里啪啦,火光跳动。
新江大叔正在烤串。
“来了,屋里坐还是外面坐?”新江大叔操着一口僵硬的维族普通话笑容满面地问道。
“大叔您好啊,屋里太热了,我们坐外面吧。”高远笑着回答道。
“好,古丽,搬两张方桌出来。”
屋里的姑娘答应一声,片刻后和一个小伙子抬了两张方桌出来,又拿来马扎。
两张方桌对在一起,大家落座。
“吃点啥?”叫古丽的姑娘笑着问道。
“大叔烤啥我们吃啥,您看着给安排吧。对了,有酒吗?”高远问道。
“有扎啤,也有二锅头。”
“几位,喝啥?”
“喝扎啤吧,天这么热,喝点扎啤舒坦。”濮存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