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创业第一桶金(2 / 2)

但是要说多富足也不可能,在美国那会唐逸枫挺省的,省的头发都舍不得剪。

为了省钱,他几乎从来不在餐厅吃饭,都是打包了在大马路边上蹲着吃,跟个流浪汉一样。

说起吃饭这个事,刘瑶又想起了前世网上那些所谓潮人的city work,松弛感。

国外因为在餐厅吃饭要给服务员小费,很多人为了省钱,都是直接打包在大马路蹲着、坐着吃,里头有很多还是流浪汉。

香江那边的话菲佣也很喜欢聚在大马路上躺着、坐着,小聚,因为菲佣在香江是没资格租房子的,香江房子小、贵,菲佣平时在雇主家都是睡橱柜、厕所、洗衣房,周日放假跟老乡聚会就只能睡大马路。

然而,国内那些人觉得国外的东西就是好的,香江的东西就是好,有样学样,好好的餐桌不用,学人家蹲在大马路上吃东西,喝咖啡,品红酒,吃蛋糕,小聚。

那些大马路全是晒干了的狗屎、狗尿、大爷吐的浓痰、脏死了,食物就那么放在上面吃,还说有松弛感。

“这个啊,还得感谢你大嫂,不对,应该是前大嫂……”

唐逸枫解释。

刘瑶耐着性子听完后,有点无语。

原来,他创业的第一桶金是从谭孝红那坑来的。

其实也不能说坑,古董这行本来就是各凭眼力。

眼力不行,就算东西到手里,你也守不住。

听唐逸枫说,谭孝红之前不知道上哪弄了两幅画。

一幅画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乾隆的印章和题字。

另外一幅则什么都没有。

两幅画几乎一模一样,就是内行人都分不清真假。

谭孝红一个外行人,哪分的清。

不过想到乾隆可是皇帝,他鉴定过是真的东西,那肯定就是真的。

于是乎谭孝红就以为盖乾隆印章的画是真的,另外一幅画被唐逸枫10块钱捡漏了。

再后来,谭孝红拿着盖满印章的画去窜货场卖,人家说是赝品。

谭孝红当时就不服气了,说乾隆都盖章题字了,怎么可能是假的。

做古董这行的,多少都有点傲气,更何况当时是在琉璃厂,里头全是行家。

那人就忍不了谭孝红当众说自己眼力不行,直接跟她吵了起来,还说皇帝咋了,乾隆看打眼的东西多着呢,他最爱的《富春山居图》就是打眼货,正品被他束之高阁。

谭孝红不服气,事后去文物馆找专家鉴定。

一家两家,几乎所有专家都说是赝品,因为画里的碳14对不上,年代不对。

那人当时其实也看上谭孝红手里的东西了,只说是赝品,但是没说它不值钱,想从谭孝红手头捡漏。

这赝品仿的好,底稿还是用原画仿的,挺值钱的。

谭孝红哪懂这些,绝望了,又把这幅画贱卖了。

谭孝红也是个倔的,那人当众跟自己吵了,她就是不卖他,卖给了在场另外一个戴帽子的年轻小伙。

她不知道的是,那小伙就是乔装后的唐逸枫。

两幅画,正品转手卖给老外赚了十几万,赝品也赚了好几万。

然后,唐逸枫拿着这十几万去香江那边投资了一家唱片公司。

日韩那边的音乐是有版权费的,拿他们曲子翻唱要购买版权。

虽然不贵,但是蚊子小也是肉。

他就十几万的本金,刚开始创业,能省点是点。

国内90年代以前,音乐的版权都是空白的。

也就是说国内的歌曲随便翻唱,免费的,不用钱。

东南亚那边很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歌手都是直接拿国内歌曲翻唱赚钱的,港台那边很多歌手也是这样。

唐逸枫当时就想着,这钱国外和港台那边的人能赚,他也能赚。

于是乎,他依葫芦画瓢,租了一套二手的录音设备,学着市面上另外一家唱片公司,找了几个嗓子还不错的学生,让他们翻唱国内的歌曲发行。

经济腾飞时期,香江那边热钱太多了,音乐市场需求又大。

只要你唱的不是特别难听,基本都有人买单。

东南亚那边卖不出去,还可以偷偷卖国内。

国内的人听了十年的样板戏,对这种翻唱的老歌完全没抵抗力。

他那小作坊唱片公司发行第一张专辑就卖了5万张,赚了50万。

有了第一张专辑的经验,他后面的专辑越做越好,录音的设备也越来越高级。

再后来,他还有钱购买日韩热门曲子,请作词人了,慢慢从小作坊变成正规唱片公司了。

听唐逸枫说完,刘瑶沉默了。

因为他仿的那家唱片公司就是她开的。

她自认为自己在成本方面已经够省的了,歌手都是启用形象嗓子不错的新人,按月付工资。

唐逸枫更离谱,他一开始请的那些学生唱歌,工资是按歌曲付钱的,录一首歌给10块钱,爱录不录,简直就是把学生当黑奴了。

然而,意外的是,他还真请到了,请的那些唱的还都挺不错的。

市面上好几张热卖的专辑都是他那唱片公司发行的。

其实也正常,学生都太穷了,没什么来钱的路子。

唱首歌就能赚10块钱,别说80年代的学生,就是搁前世她也愿意。

唱歌而已,谁不会,更何况还有老师专门教唱呢。

并且,唐逸枫也说了,磁带又不是电视,看不到人,就听个声音,学生声音好听就行,他对长相没要求。

娱乐圈的钱太好赚了,唐逸枫也不当什么倒爷了,一门心思搞唱片公司。

后来,他又拿着唱片公司赚的钱跟人合资开了家电影公司。

香江那边拍电影就没那么好搞,基本属于垄断行业。

那边的电影基本被当地的社团大哥垄断了,普通人想入场很难,还可能被砍。

所以,刘瑶当时选择的是入股,有分红,没职位,公司的法人和董事是其他人。

唐逸枫那边的话,听他说,他也是合资的,合伙人以前跟他爸一起倒斗的,把他当干儿子对待。

国内动乱那会,他爸留在国内收破烂,那人则偷渡到香江去了,还混出了人样,在那边社团说话挺有份量的。

刘瑶心说难怪书里唐逸枫后来会成为商场大佬,在香江和国外生意做的那么大,估计都是他这个干爹罩着吧。

不过书里唐逸枫前期一直干的倒斗,还跟国外的盗墓贼合伙干了几票大的,轰动中外。

后来做生意,他主要也是干的贩卖文物,还干过叠码仔,即拉富豪去国外赌,开过赌场,甚至还卖过军火。

生意做的是挺大的,赚的也多,就是不合法,听说手头还背过人命。

因为这个,他人一直在国外,没怎么回过国。

早期女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女主必须是万人迷,书里所有优秀的男人必须是处,只能围着女主转,不能跟其他女人在一起。

书里,唐逸枫长相出众,手握巨额财富,是国内外出了名的钻石王老五,却甘愿为了刘甜甜一辈子都没结婚,没孩子。

江彦和刘甜甜其实没什么感情线,但是他作者被写的太完美,如果配给其他女的,读者肯定有意见。

配给男人的话,读者不光没意见,还会嗷嗷叫好。

正好那会流行纯爱,于是乎,作者就把江彦和唐逸枫写一块去了,有点硬嗑两人cp,强行蹭纯爱热度的意思。

然而,现在江彦和她结婚十几年,孩子都生两个了。

唐逸枫这些年也交往了不少对象,之前在国外还搞出过人命。

女方怀孕了,宫外孕,孩子流了。

许是内疚,那次唐逸枫竟然跟女方提出了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