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为抚雷霆之怒,孔明欲祭紫袍(2 / 2)

这在先祖张良看来,是什么行为?

肯定是背主行为。

此时天雷劈殛,岂非天道昭昭、罪有应得?

而其他人,也都按照诸葛亮的提示,捋顺了其中的逻辑关系。

张卫悲愤道:“原是奸贼杨松欲害诸葛天师,又害我兄长至此……其在何处?”

诸葛亮叹道:

“恐已向阳平关,投奔其兄长去了。”

杨松杨柏一旦相聚,而后一并献关于曹操,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大家想都不敢想。

张愧含泪跪地,悔恨难当。

阎圃亦束手无策,只得上前抱拳相问:“诸葛天师,事已至此,又当如何?”

他本就习惯拱手抱拳行礼,稽首作揖乃是为迎合道教特意更改此行为。

今见天师如此,自己又本无道行,遂按旧礼待之。

诸葛亮思索片刻,对张卫道:

“有劳张将军,速令丁壮修缮南郑北城垣,取桐油灌于瓮中,备作火攻之资;

深挖壕沟三丈,广布蒺藜鹿角。

再遣得力将校分守四门,每门屯精兵五百,配以强弩三百。

命百姓尽献家中巨石,堆于城头为礌石。

另于城北五里设伏,暗埋硫磺火硝,若曹军追至,引火焚之。

可阻曹军攻入。”

张卫傻了半晌,方缓过劲,遂应诺退下安排。

众人皆心生敬佩,诸葛亮对如何调度南郑防事,竟好像比他们还要熟悉。

事无巨细,竟安排如此妥当。

难怪是开了天眼之人。

正此时,鬼卒治头杨任慌忙入庙,气喘吁吁的禀报。

“诸葛天师,各位天师,今汉中蜚语如潮,皆称大天师悖逆天道,致遭雷殛,此乃天威震怒之兆。众庶惶惶,忧上仙余怒未消,他日必灾殃或及己身,为此人心惶惑难安。当如何?”

诸葛亮问道:“商贾士族如何态度?”

杨任面色凝重的摇摇头:“很多商贾认为大天师宠信奸佞杨松,以至天谴,他们怕遭累及,也有欲离开的意思。”

人心散了,便再难聚。

按说,此时诸葛亮登高一呼。

乃言自己方为天授,必可令百姓与商贾信服而留下。

然而,以玄道愚民相信,终究不是诸葛亮的最终目的。

摒除天师道的政治影响,使汉中成为文教昌明、政令归一之地,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诸葛亮沉思片刻:“此人心浮动之际,必得聚拢民心,方为正道。”

众人脸上皆犯难色。

如今天师遭劫,商贾权贵和百姓对其的信任度降到历史最低。

甚至连某些医官都不太愿意给天师诊治,生怕误改天命,波及到自己。

又如何聚拢民心?

除非……

诸葛天师站出来,成为新一任的大天师,借其仙法道术,以安黎庶,必可成之。

很多人,已经做好了这个打算。

甚至张愧都已不再思考天师道的荣辱兴衰。

甘心将天师道交予诸葛亮的手中。

然诸葛亮忽肃然起身,环视众人曰:“闻天师道教义载:欲弭天怒,必以玄功为祭。

亮愿于南郑城前,焚此身紫袍,弃此身仙术,以息天公之怒,为我汉中百姓消此灾殃……”